26人签字死后捐遗体(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2:10 城市晚报

  

26人签字死后捐遗体(图文)

  志愿者现场签字李静/摄

  ■记者 李静/报道

  本报吉林市电 5月8日,吉林市红十字会为迎接第60个“世界红十字日”到来,在吉林市大东门广场举行了大型宣传活动,有26位志愿者当场签下了《吉林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志愿书》,另有数十人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申请书上签字,吉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的5名老师在两书上的郑重签字成为宣传活动的最大亮点。

  镜头一:9时许,记者来到吉林市大东门广场的宣传现场时,看到很多市民正在填写《吉林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志愿书》,两个熟悉的身影进入记者视线,他们就是吉林市最年轻的遗体捐献者吴珊的母亲李玉珍和妹妹吴尧。李玉珍告诉记者,她曾表示死后也捐献遗体,所以特地赶来填写志愿书。

  镜头二:吉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的牛松青和彭东曾亲自接收吴珊的遗体,在现场,他们和另外三名同事也分别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另外,他们还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申请书上签字。彭东告诉记者,国内还没有从事解剖的医务工作者捐献遗体的先例,他们希望借此举为动员市民捐献遗体做出一个表率,他们的行动也成为本次宣传活动的最大亮点。

  镜头三:在现场,记者很遗憾没有见到年近8旬的周老先生。据了解,1996年,周老曾背着家人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字。十几年后,周老先生又发动老伴、女儿、外孙女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字,祖孙三代捐献遗体的情况在国内实属罕见。另外,原吉林七中的赵老师死后将遗体捐献出来,若干年后,他的老伴原铁路医院儿科李主任同样在死后将遗体捐献出来,他们也是吉林地区惟一一对死后捐献遗体的夫妇。

  镜头四:甄一霏作为红十字志愿者工作站的站长,很早就签下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志愿书,当甄一霏的母亲得知一个人的眼角膜可以使8个人重见光明时,老人也赶到现场并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名。还有一位叫马伟的残疾人,是摇着轮椅特地赶来签字的。

  当日填写遗体捐献志愿书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申请书的还有出租车司机、大学生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