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文化名镇搬迁原因受质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2:59 人民网-人民日报
重庆历史文化名镇搬迁原因受质疑(图)
图为正在拆迁中的龚滩古镇 余继军 张 炜摄

  截至5月8日,“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范围内需要搬迁的350户居民,仅剩下1户没有签协议。

  4月30日,龚滩古镇最后搬迁完毕。

  未来几个月内,投资逾百亿元的彭水电站开始蓄水,龚滩古镇将沉入水中。这个在乌江江畔屹立了1700多年、素以土家族吊脚楼而闻名的名镇即将成为历史。龚滩古镇,在游人的眼中是这样一幅画面:依乌江天堑而筑的一个小镇,鸡当街啄食,人望江喝茶,民风拙朴。令人不禁心向往之。

  危岩之害与水淹之险 2000多居民亟待撤离

  龚滩之形成源于山上垮塌的岩石。 2003年彭水电站项目上马之时,古镇就注定了无奈搬迁的命运。而当地居民对龚滩古镇后山岩石的一次观测,直接加快了这次搬迁的步伐。

  龚滩镇隶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龚滩后山的罗家岩岩带较易滑坡。2003年以来,当地政府每年花不多的钱,雇镇上的几个村民监测山上岩石的活动情况。

  3月14日,当地两个村民用皮尺测出的数据显示,一块巨大山岩发生了9毫米的位移,重庆地勘局107地质队随后介入了勘测。他们的专业监测数据显示,多数危岩体下部已经失去支撑,稳定性较差,随时可能产生崩塌,他们建议危险区内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根据计划,受威胁的2000多居民和财产将在5月20日之前全部撤离。

  同时,2005年,彭水电站项目获得

国家发改委批准。电站预计今年7月开始蓄水,这将淹没古镇海拔293.5米以下的所有建筑。至此,龚滩整体搬迁的命运已无法回避。

  搬迁原因受到质疑 每户获1500元补贴

  搬迁原因最初受到了龚滩镇居民的质疑。多数人并不认同“危岩行将垮塌”这一说法。他们从小在这里生活,习惯了山上的危岩,不认为这些岩石近期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监测过程中,107地质队并未发现危岩有任何异常变化。因为缺乏历史数据参考,他们也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9毫米的位移。这让部分村民觉得所谓“危岩”是一个骗局,是为了减少移民的阻力。

  尽管有此顾虑,却也没哪个村民敢拍胸脯保证山上的岩石肯定不会垮塌。断断续续的搬迁从4月1日开始了。学校、政府机关,然后是一些有亲戚朋友吃财政饭的居民,共搬迁居民350户。

  记者从搬迁指挥部得到消息,因地灾避险搬迁的居民,符合条件者可享受每人1500元的补贴,最少的每户也能得到1500元的补贴。新镇的台基预计6月中下旬可以为居民提供,正常情况下,龚滩居民有望在年底搬进新居。

  克隆能否魅力不减 游客政府各有期待

  按照规划,一年后,新“龚滩古镇”将在原址2公里以外重建。

  尽管拆迁指挥部声称,新建的“龚滩古镇”将“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持生活的延续性”,但这种重建被普遍认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多数游人希望古朴了1700年的龚滩古镇继续古朴下去,他们想看一个自然状态下的龚滩古镇。

  多年来,龚滩在游人的观光心理和龚滩人的生存发展需求间已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尽管由于缺乏稳定的市场和相关的产业链开发,旅游并没有给龚滩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但龚滩百姓对这种改变已经颇感欢欣。

  72岁的吴良英老人开了一家简易小客栈,每年几万元的收入让她感到心满意足。游客多了,埋头种柑橘的向国民每年也有1万多元的进账。这种日子让他们感到有盼头,向国民说:“我们搞好自己的生计没问题。”

  最近赶来的不少游客都表示,他们不相信“克隆”出来的古镇还是原来那个龚滩古镇,他们以后也不会再去新古镇。不过,酉阳县对这次搬迁重建信心十足。当地旅游部门称,以前的龚滩古镇就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这次搬迁能让老人重新焕发青春,反而是提升古镇质量的一个契机。

    本报记者 余继军 刘天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