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减法“答”小康,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4:12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跨江发展,减小南北差距!帮促“一区两县”及8个经济欠发达镇,减小城乡差距!

  4月25日,在全市全面达小康工作汇报推进会上,市领导强调,指标达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以全面小康为引领,提升南京整体工作水平,走出一条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共同奔小康的特色之路。

  打好今年全市总体达小康决战,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必须做好的一个大题目。今年以来,通过做好“减小南北差距”、“减小城乡差距”这两项“减法”,江北地区及帮促区县镇街的发展骤然提速。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南京正在区域协调推进中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水平。

  六合投入12亿元打造滁河风光带,浦口投入3亿元扮靓桥北路,溧水一口气排出总投资15亿元的54个帮促项目,为镇村增强“造血”功能……三区县城市环境、农民收入等小康指标正步步靠近“小康水平”。

  提升环境质量,江北两区奋力“媲美”江南主城

  近日,浦口区投入3亿元的桥北路综合环境整治工程收边收口。记者在工地看到,同一路段节点绿化景观整齐划一。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整治工程增加了绿化密度和绿化品种,增强了道路绿化的层次、色彩和季节特征,“现在的桥北路与市区任何一条景观路相比,都不逊色。”

  与江南主城区相比,浦口反差最大的是城市形象。浦口区委书记戚鲁说,今后浦口将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中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快速启动以石佛寺地区为重点的浦口中心区建设。加快推进江北滨江大道续建和沿山大道二期、三期续建等一批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区内快速交通路网。同时,加快珠江污水处理厂及主管网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在六合,总投资12亿元的9.6公里沿滁整治工程已全面启动,六合要用3年时间打造一条亮丽的滁河风光带,串联“六合八景”中的龙津待渡、冶浦归帆、草塘春晓、龙池举网4景,以及龙津桥、文庙、万寿宫、朝天街、永宁街、古城墙、城隍庙等若干遗址和古建筑。

  “多少年都是老面孔的六合主城要改头换面了,这是多少沿滁而居的六合人梦寐以求的大事。”沿滁整治工地附近居民张言感慨地说:“现在,腰包一年比一年鼓,环境一年比一年美,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

  大投入来自大对接。不放过跨江发展中城区每一个优势资源,是江北两区负责人的共识:“只有将资源充分对接好了,才能尽快减小与主城之间的差距,才能提早实现江南江北共同繁荣。”

  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目前,浦口梳理确定了跨江发展37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区领导和相关部门。主动与市教育局对接,签订了推进教育跨江发展工作协议书,排定“十大工程”,不日还将与鼓楼区教育局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在浦口有关部门的争取下,市第一医院还计划在浦口设立分院,有关细节正在协商中。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六合区正在争取绕越公路六合段“改向”六合东北地区,以便与六合东部干线相接,带动东北地区发展。副市长、六合区委书记李琦说:“要加快推进区内基础设施与南京主城的对接,使全市性的交通大动脉尽可能发挥对六合的辐射带动作用。”

  真帮实促:“后起”区县镇街瞄准“小康”奋起直追

  “联系到镇、帮促到村”,是溧水在“一区两县”中率先提出的。因为走了这样一条有针对性的路子,溧水全县的帮促工作成效初显。

  和凤镇,山水资源丰富,交通优势明显,但几年前却穷得叮当响:集镇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镇里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镇财政只能“望天收”。近日,记者来到该镇时,镇党委书记石明生拍着胸脯说:“今年实现工业增值税超过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50元没问题!”

  变化来自帮促。2003年,我市启动了帮促8个经济欠发达镇工程。几十家帮促单位不仅为和凤“输血”,更千方百计帮助和凤镇发展工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今,镇工业集中区内已落户工业企业45家。其中,江苏海外企业集团旗下的惠诚工具等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已经投产……帮促工作“和凤模式”得到了检验和认可。

  “今年溧水的城乡统筹工作,重点是帮助结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步伐。”溧水县城乡统筹科科长樊青岭说,全县为此排出了54个重点帮促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市委农工办一份数据显示:前年、去年两年,全市各部门累计扶持“一区两县”项目超过50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对“一区两县”及8个经济欠发达镇扶持资金超过5个亿。2002年,8镇GDP仅为25.4亿元,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而到去年底,8镇GDP已达59.1亿元,年均递增23.5%,人均超过2000美元,顺利实现翻番。今年,面更广、量更大、层次更高的新一轮帮促,让全面达小康的步伐迈得更坚实。

  南京日报记者 赵子慧 李涛 刘远 通讯员 世凯 道峰 敬翔 先友(编辑 凤才)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