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卫生局:全市禁购禁销织纹螺(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4:40 城市晚报

  ■记者 李晓静/报道

  本报讯 北京市近期发生了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长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昨天要求长春市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并提示消费者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的,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织纹螺(Nassariidae),俗称麦螺、白螺或者甲锥螺,属软体动物肉食螺类,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宽度约0.5厘米,成熟个体的体长在1~2cm左右。由于其味道鲜美,沿海居民普遍有食用织纹螺的习惯。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病人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北京市近期发生了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我国其他省份也曾多次发生过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长春市卫生监督部门采取了积极的控制措施,严查进货渠道,加强市场和餐饮业监督管理,并责令全市经营者停止购进和销售织纹螺。

  卫生监督机构提醒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如发现餐饮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举报。

  相关新闻长春市场暂未见织纹螺

  有关部门近期将通过进货凭证调查海产品“真身”

  有毒的织纹螺(资料图片)

  ■记 者李靖 实习生 周博/报道

  本报讯 近日,卫生部发出公告,禁食织纹螺。长春市民和相关部门也都采取行动。长春一工商部门知道此消息后立即要求辖区内的市场对螺类产品下架,清查是否来自闽、浙和粤等沿海省份,查清后暂时恢复销售。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没有在长春市场发现织纹螺。由于对织纹螺的长相不是很能说得清,相关部门查询时,主要是通过进货凭证和进货渠道进行调查。

  知禁令立即下辖区调查

  昨日一大早,长春一工商部门领导看到报纸转载的《卫生部公告禁食织纹螺》一文后,立即部署对辖区内十余家销售水产品摊床进行调查。为了保险起见,同时建议销售商先将螺类产品下架。织纹螺长什么样子?什么样的螺是织纹螺?面对销售商的追问,工作人员立即向多个部门询问,因为如果下架的不是织纹螺,会给销售商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通过上网查询以及检查经销商的进货途径和相关证明,工作人员确定辖区内的螺类都来自大连,而且都是白色的小海螺等,不是俗称为“小黄螺”的织纹螺。当日中午,由于仍没接到上级部门指示,工作人员通知经销商可以继续出售,但一旦有详细的规定下达,希望销售商能积极配合。记者了解到,该工商部门对食品质量相当关注,他们会从网上、报纸等媒体获取相关的食品质量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出击,保证公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长春市场暂未见织纹螺

  昨日,记者走访了长春几家水产品批发市场,并没有见到织纹螺。一位销售商说,早上开业时确实有工商部门要求先把螺类产品下架。经过一个上午的调查,发现市场内没有禁食的织纹螺,中午螺类产品又恢复了正常经营。记者见到市场内经营的海螺类产品约四五种,大部分都是个头较大的圆海螺,只有一种体积较小、俗称“小海丁”的白色海螺同织纹螺外形酷似。一位销售商说,他们出售的“小海丁”生长在深海,不会有毒。报纸上禁食的“织纹螺”,在两年前她曾进过一批货,但长春人不“认”这种螺,不好卖,所以去年和今年就再也没有进过。她说织纹螺呈黄色,约有两三厘米长。记者了解到,长春的螺类销售并未因“织纹螺”受到影响。

  “索证”调查海产品“真身”

  记者电话联系到长春市水产公司,想询问在长春水产市场上是否有织纹螺出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只是管理业户的经营,只要业户手续齐全具体出售什么产品公司并不干涉。记者随后从长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管理所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河豚、织纹螺等有毒、有害食品。从他们目前对长春水产品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暂未发现织纹螺。但织纹螺具体的样子,一些工作人员也说不清,只是从网上查询得知织纹螺生活在潮间带,一般吃一些海水冲上来的动物腐尸或是海藻,所以人们给织纹螺又起了一个名字叫海上清道夫。织纹螺是一种海螺的总称,常见的织纹螺有四种:红带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纵肋织纹螺、西格织纹螺。他们对织纹螺的调查主要是看进货凭证。近日,他们将对长春市的海产品经销市场和餐饮部门进行大检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