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曾是一个狎邪俗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4:41 舜网-济南时报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跳槽”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口语和书面语中,成为“主动辞职他就”的代用语。寻根溯源,“跳槽”一词最初的本义是指牲口离开原来所在的槽头到别的槽头去吃食,有时亦指雄性牲畜的发情、交配行为(如明代《金瓶梅》卷八十六所引明代民间俗语云:自古母狗不掉尾,公狗不跳槽。)。大约从元代开始,该词开始被用在了人的身上。后来到了明嘉靖、万历年间,该词已衍变为一个粗俗狎邪的“风月中市语”,意为“妓女或嫖客移情别就,去此适彼”。对此,明代张叔行在其《雅俗稽言》卷八“跳槽”条下曾对该俗语的词义衍变做过详细的考证:“今俗以宿娼无恒主谓之‘跳槽’。乃自家妃妾以新间旧亦曰‘跳槽’。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此外,近代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跳槽”条下对此说得亦十分明白:“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

  这样的用法在明代十分常见,如:明代凌蒙初《拍案惊奇》卷二十二:“七郎挥金如土,并无吝惜。才是行径如此,便有帮闲钻懒一班儿人,出来诱他去跳槽。大凡富家浪子心性最是不常,搭着便生根的,见了一处,就热一处。王儿(注:一妓女,下同)之外又有陈娇、黎玉、张小小、郑翩翩几处往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一日,那大些的有跳槽之意。两个雏儿晓得他是云南人,戏他道:闻得你云南人,只要嫖老的,我每(注:‘每’同现代汉语中的‘们’)敢此不中你每的意?不多几日,只要跳槽。”同书卷八:“亏得沈将仕壮年贪色,心性不常,略略得味就要跳槽,不迷恋着一个。”此外,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醒世恒言》卷三十中均有类似用例。再如:冯梦龙辑江南艳曲《挂枝儿》卷五《跳槽》:“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恨冤家瞒了我去偷情别调。”又一则:“记当初发个狠,不许冤家来到。姊妹们苦劝我,权饶你这遭。谁想你到如今又把槽跳。”《山歌》卷四《老人家》:“结识私情等结识个老人家。先弗为跳槽吃醋上结子闲冤家。”

  这种用法至清代仍十分常见,如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中曾说:“秀峰(注:沈之好友)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甚至一招两妓;余则惟喜儿(注:一妓女)一人……邻妓皆羡之。”陈森《品花宝鉴》第三十五回:“英官道:那姬师爷更不好,如果好,我也不跳槽了。”

  当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跳槽”这一俗语已成为“主动辞职他就、变换工作单位”的代用语,其原来的粗俗狎邪色彩已经荡然无存了。□一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