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带动 地腴人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4:58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4月24日,记者到平度市仁兆镇采访的时候,恰逢该镇柴生华镇长要到西泥淖沟村的蔬菜商会去,他说,今天是平度市种子公司来送玉米种子的日子,一定要拉记者一起去看看。

  西泥淖村蔬菜商会位于该村的集市上,一爿30多平方米的简陋店铺里,不光陈列着各种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物品,写字台上还有一台扩音器。商会会长张石林解释说,那是前天刚刚买回的设备,是他们用来向村民们广播科学种植和农资等信息用的,“今天早上我正用它广播大蒜的田间管理信息呢,一个村民就来找我买大蒜的农药,他说,他那口子在家听到现在应该施农药灭虫了,非要他马上来买。”

  西泥淖村主要种植蒜、姜、圆葱等蔬菜,当天平度市种子公司送来的1千斤玉米种子,就是村子里在收获大蒜后、种植白菜前要播种的。加上订货,仅仅两天时间,种子公司就把种子送到村里来了。自从去年村里成立了蔬菜商会,它不光连接起了各大种子销售公司,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信息,前几天,商会专门邀请了DND公司的技术顾问,到村里讲座种植技术,协会还备有耕种技术光碟,定期组织村民们一起学习。张石林指着一本厚厚的《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止手册》说,这本书450元,自己一直舍不得买,但是商会办起来后,他不仅把它买回来了,还免费让村民们看。“过去村民种地凭经验,现在我们靠专家、靠科学、靠书籍!商会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年商会要把村里的微机全部联网,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种植信息、需求信息。”

  “以前我家用过假化肥,蒜苗越长越萎缩,家里3亩7分地全赔了,只能自认倒霉!哪怕多花钱,我也愿意施好化肥!如今,村里有了商会,买化肥,我都到那里去,图个放心!小张不光卖给我们化肥,还告诉我们施哪种化肥更好,怎么施效果最好!”李仁联的话代表了村民们的心声。据说,以前,村民们要买化肥、农药、种子,或者到离村子70多里远市里去,或者听信走街串巷的商贩的吹嘘,一旦买到假农药,不仅当年的收成泡了汤,而且假农药毁了耕地土壤,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下一年的收益。今年,西泥淖村蔬菜商会专门跑到莱西化肥厂为村民们购进了5吨氢氨化肥,这种化肥施肥效果好,但利润低,很多化肥经营户都不愿意销售,商会本着村民利益优先的原则,宁愿多跑路,跑远路,也要备足必须的农资。

  “我们商会成员本身就是务农的,我们熟悉自己田间地头的情况,最新的种植技术,未必适合我们当地的土壤。”张石林介绍说,镇上的农业服务中心的陶越顺主任专门到村里提取土壤样本,测试土质成分,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要想提高土地的效益,必须讲究移地换种,及时更换作物新品种,要让村民们接受新品种,商会成员就先种,种好了,大家自然就信了!“今年正月初九,商会成员就赶往潍坊采购了6万多斤绵姜种子,这种姜属于出口品种,品质好,亩产量高,但是村里以前没有种过,商会成员及会员们就先在自家地里试种,让乡亲们看到真正的收成,再大面积推广。张石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原先种植的普通姜一斤4毛钱,亩产七八千斤,引进的新品种绵姜一斤大约1元钱,亩产约一万二三千斤,除去投入,保守地计算,亩产可净赚1万2千元多。

  于守启是加入商会的第一个会员,他今年采用商会的建议,3亩大蒜全部采用配方施肥,地里的蒜长得又粗又壮,他喜滋滋地说,“俺这地里蒜简直可以排到村里的头一块!加入商会,值!”如今,西泥淖村周边十几里的村庄村民,都有到西泥淖蔬菜商会来买农资、咨询蔬菜田间管理技术的,商会已经发展会员140多人,户均增收20%到30%。

  “农民最需要的就是可靠的农资和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镇上的技术员有限,这种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提供优质农资、田间管理技术及销售渠道的民间协会形式,是广大农民最信赖的模式!”柴生华镇长说,“所以我要亲自来看,给他们更多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这些商会成员都是些公益事业心比较强的人,大多是高中文化,我们种地种得好,也不愿看到乡亲们辛苦了一年反而赔了,我们懂得利用新的平台,书籍、网络、报纸,都是我们获取种植信息的渠道,下一步,我们要在商会的基础上,组建洗姜厂,提高姜的产值,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张石林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刘丽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