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又好 科学发展:让“短板”长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5:09 山西新闻网

  晋城市节能降耗减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月上旬召开的晋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夏振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响亮地提出: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切入点,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这是付出巨大代价后的觉醒,这是求解一道艰难的方程式,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计。

  势在必行的战略抉择

  今日的晋城市令人瞩目。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9.01亿元,比上年增长28.1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7.8个百分点;相继建成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4月中旬,省政府公布的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晋城市排名第一。

  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晋城人,心中却有着缺憾和伤痛。几年来,在高投入、高增长、高速度的凯歌中一路走来,回头却发现,高能耗、高浪费、高污染却一直如影随形,成了科学发展进程中不和谐的音符。

  “十五”末年,晋城市万元GDP能耗为2.41吨标煤,万元GDP电耗2118.4千瓦时,万元GDP工业水耗97.4立方米,虽然比全省平均指标低,但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五”期间,晋城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579.77亿标立方米,工业废物排放量增加226.41万吨。瓦斯对空排放,相对涌出量吨煤达到244.8立方米。由于缺少地表骨干水源控制工程,每年有近11亿立方米的地表水白白流向境外。

  能利用的没充分利用,能降下来的没降下来,该堵的漏洞没堵上,晋城市的有识之士在反思。产业集中度低、管理水平差、生产装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都是原因,“但最根本的在于资源丰富的优越感淡化了节能意识,弱化了成本核算,主导出了拼资源拼环境换增长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晋城市经委主任张建忠一语中的。

  “三高”像蛀虫一样侵害着晋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健康躯体,让广大干部群众感觉到了威胁。更为现实的是,“十一五”期间,晋城市要建设五个国家级基地,届时,煤炭生产能力保持在6500万吨/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0W,大颗粒尿素年产量达到600万吨,生铁年产量达到300万吨,中高档铸件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继续走“粗放”的老路,资源环境容量根本无法承载。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站在更高的认知水平和更大的现实需求上,节能降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晋城别无选择!

  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希望

  走进高平市兴高焦化有限公司,厂区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厂房是深蓝和浅蓝色,烟囱是柔和的乳白色,道路上没有一点儿煤尘,焦炉寂静无声,被国内外专家认定为全球同行中最清洁、最美丽的企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参观了兴高焦化的工艺流程后说:这种生产工艺流程因为具有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特点,为焦化业实现清洁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将“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示范企业”的铭牌授予了这家企业。

  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全局的层面上。去年,晋城市明确了化工、煤炭、电力、冶铸等重点行业节能降耗考核指标,建立了县(市、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了跟踪监督,对新上项目强化了能耗评价。针对煤矿废水、煤层气、焦炉尾气、粉煤灰和煤矸石等资源,建立循环经济圈,进行综合利用。对燃煤污染和工业粉尘污染的企业,严格监管,严厉治理,减少排放。对市区及周边企业实施限产和关停。在广大农村,大力实施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成绩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到2006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35吨标煤,比上年下降2.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4吨标煤。其次是扶持了一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了四大循环经济圈,即采煤―煤层气抽采―煤层气发电―车用民用燃料;炼焦―焦炉尾气―发电;采煤―粉煤灰、煤矸石―烧结砖;秸秆―养猪―沼气―燃料。全市煤层气地面抽采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以上,煤层气发电厂装机容量达到4.3万千瓦,1500多辆汽车和2.6万多户用上了煤层气,煤层气开发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2006年建成5512个农村户用沼气池,2个大中型沼气池和10个秸秆气化站。全市有2万户农民告别了燃煤的历史,农村能源建设也走在全省的前列。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晋城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2006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293天,比上年增加35天,在全省首屈一指;综合污染指数为2.79,比上年下降0.8。“两河”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陵川、沁水两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

  尽管像全国全省一样,晋城没有完成上年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6%的预期目标,让人们认识到了节能降耗减排的艰巨性,但全市上下迸发的热情和干劲,初战告捷激发出来的自信,都向人们昭示着,晋城充满希望。

  破解难题更需快马加鞭

  晋城市第五次党代会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25%以上,单位GDP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40%以上,单位GDP水耗降低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

  晋城市发改委主任李国继说:艰巨的任务要求晋城市必须拿出超常规的大动作,必须快马加鞭。

  “以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扭转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的局面。”前不久,市人代会对下一步的方略一槌定音。

  ―――抓住山西进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省的有利时机,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在产业层面构建生态产业链条,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突出抓好煤炭、冶铸、建材、焦炭、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约资源和节能、节材工作,制定科学的耗能指标,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节能奖罚制度,引导企业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强化运行管理等有效措施节能降耗。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

  ―――大打节能攻坚战,所有化肥企业要下决心对原有的煤化工造气装置和工业锅炉进行技术改造;以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层气基地为目标,大规模开发利用煤层气;抓住国家实施农村新能源建设的契机,全面启动农村沼气秸秆气“户户通”项目;建设以“四供八库”为代表的地表水控制工程,有效利用地表水,严格执行项目一票否决制,强制性遏止高耗能企业和项目。

  ―――严格环保准入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新上企业要坚决遵守“三同时”原则。现有企业凡不能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整改无效的坚决关停。今年,要对年消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50户高能耗企业实施重点监控。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市二级以上的好天气要达到295天。

  大政方针既定,动作已经展开。晋城市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书写着明天的和谐。

  本报记者 李志军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