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公园一开张生意就喊“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7:36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曾打算在去年“五一”黄金周开门营业而被叫停的安徽省黄山市西溪南村金瓶梅遗址公园,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高调开门迎客。

  耗资两千多万元重现《金瓶梅》场景作旅游卖点,金瓶梅遗址公园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争戴《金瓶梅》故乡帽子“热”的背后到底是向恶俗文化屈服,还是旅游经济的畸变?金瓶梅公园并没有如经营者所期望的那样游客盈门,这更是令人关注。

  金瓶梅公园遭冷落

  “五一”黄金周正式接待游客的金瓶梅遗址公园,准备借助黄金周来个开门红,不想事与愿违,游客却少得可怜。尽管景点工作人员宣称游客每天有上千人,但5月5日上午,记者半天所见游客屈指可数。这与人们关注的金瓶梅遗址公园建还是不建的热烈争论形成强烈反差。

  一位去过山东阳谷县“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和临清市的“金瓶梅文化街”的一位游客对记者说,黄山西溪南“金瓶梅遗址公园”遭冷遇,不是因为打《金瓶梅》旗号的旅游景点太多,造成的恶性竞争,而可能是盲目招商结出的苦果。

  “性感”开发招致争议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是千年古村落和古徽州的商业重镇。为了开发旅游经济,突然宣布该镇是《金瓶梅》故事发生原型地,村落里的门厅、花厅、风姿依旧的曲池、假山,残缺的花墙、漏窗,都留有《金瓶梅》的影子,“令人沉思遐想”。支持者:没什么不好

  支持西溪南是《金瓶梅》故事原址的黄山市潘志义等人认为,通过他们10多年研究,《金瓶梅》的作者及人物原型都是徽州西溪南村人,故事发生地在徽州一带。书中主要人物“西门庆”的原型为西溪南大盐商吴天行。

  支持者认为,建遗址公园确实有着强烈的盈利动机,利用特殊的文化遗址来赚钱并没有错。而且,《金瓶梅》更多地描写的是16世纪的社会风俗画卷,开发《金瓶梅》景区,把昔日的民情风俗向大众普及,有什么不好呢?

  反对者:淫乱当卖点

  西溪南村村民吴树林说,他是吴氏35代宗亲,从来没有听说过与西门庆有过瓜葛。戴上这顶“西门庆、潘金莲”宗亲的帽子,实在令吴氏宗亲蒙羞。

  还有反对者认为,《金瓶梅》就是西门庆荒淫无度史,主要卖点是书中淫乱的两性关系、色情描写,建这个公园,无非是想利用其敏感性来吸引眼球,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事实上,因为《金瓶梅》内容的特殊性,问世后即被列为禁书,作者出于安全考虑,不但匿名,而且在情节、场景上均做了特殊处理,以避免朝廷与民众对号入座,而所谓专家的考证恰恰就在对号入座,因此,黄山的金瓶梅遗址公园,涉嫌编织伪文化。

  幕后

  招商压力导致恶搞

  “实际上,争戴西门庆故里帽子的主因不全是向恶俗文化媚俗,让这些地方甘心低头的是招商压力。”西溪南镇一位干部说,2000万的投资,可以大大缓解招商压力。

  金瓶梅公园早在2003年就被列入黄山市徽州区招商项目,主要是旅游房地产招商。“而这在招商中是硬通货,”这位干部说,房地产商通常是以和政府联合开发为名,没有真实的投入,并趁势占有土地资源。而投资商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先进行少量的前期投入,再以项目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这种旅游开发几乎成了投资商和房地产商投资盈利的手段。加之,地方官员存在招商压力和追求政绩,一个项目上马,多方受益。

  记者在西溪南金瓶梅遗址公园主要景点看到,景点几乎没有有价值的景致,迁建的一幢老房子看上去年纪也不大,墙上挂着招揽游客的《金瓶梅》相关介绍也是“犹抱琵琶”。

  建议

  应设道德准入制度

  就金瓶梅遗址公园一事,安徽教育界知名学者卢光阳认为,应该对旅游开发设立道德准入制度。对这类热衷恶俗项目的开发应当严格监管,对违反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超越公民道德底线的要敢于叫停。“黄山金瓶梅遗址公园一度被叫停,一年后,仍然能重新粉饰登场,关键原因就是旅游经济的开发无序,缺乏制度和法律的约束。” (法制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