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7:53 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7年4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发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指标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速高达11.1%,这一速度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年0.4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长过热了呢?对此,李晓超表示,当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属于“平稳快速发展”,过热的迹象并不明显,总体是“健康”的。

  判断中国当前经济是否存在着严重的“过热”,最重要的观察指标是消费价格指数和物资支撑。调查显示,90%以上的城乡居民都明显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远远大于国家统计局测算出的2.7%的消费价格指数(CPI)。近年来,美国CPI一直维持在2%左右,老百姓基本上没有什么感受;相差只有0.7%,中国的老百姓怎么就受不了呢?

  这值得分析。

  最直接的感觉是,中国食品价格今后可能呈持续上涨趋势。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由于机动化发展对成品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一部分粮食开始被用作重化工原料;二是食品和住房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价关系,房价高涨必然带动食品价格的比价复归;耕地侵占等造成的农业土地供给减少和减产,这些因素是中国未来时期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内在原因。

  如果CPI指数超过存款利率,就意味着借款人(那些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裙带主义国有企业和私人富豪、住房投机者)在掠夺存款人(社会大众)的财富,将会导致更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如果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将可能导致经济走向恶性通货膨胀的边缘。

  高层的判断是,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健康的。这种判断意味着近期中央政府不大可能出台引人注目的政策。这里隐含的意愿是,中国可能紧跟美国格林斯潘时代全球资金助推国内股市上涨的道路,为国内居民提供一个可以明显提高收入水平的新途径。

  然而,中国目前的资源基本配置在廉价的工业品、房地产两种产品上,前者是为了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速度,后者几乎成为了一些权势集团暴富的赚钱工具。而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能源工业,由此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追求统计意义上的GDP增长,仍是许多地方政府最关注的。

  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游资纷纷进入了中国境内,它们可能同时收获包括以下四重利益的全球最高资本收益:(1)从直接投资中掠夺中国的要素成本;(2)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投机中获取暴利;(3)从受到纵容的股市中大发横财;(4)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稳定的资本收益。显然,对于资本而言,中国已经占领全球资本收益的世界最高峰,流动性泛滥是资本逐利的必然选择。

  既然经济有这些隐忧,股市为什么还会在历史最高点向上猛冲?这至少说明了,现在的虚拟经济已经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轨道。有些人会说,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都有业绩支持。诚然,房地产类上市企业业绩更好,但是这些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对社会财富的掠夺基础上的;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也是建立在对工人劳动的压榨和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础上的;而且,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除了汽车消费稍显健康,外部需求的增大源于我们的自愿“廉价卖血”,其余大部分投资品市场需求是基于投资者蚕食劳动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难道能持续很久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股市上涨最大的受益者,不是高官,也不是大亨,而是以知识分子和白领人员为主体的群体。广大的工农阶层,绝大部分人根本无钱、无缘炒股;或者即使参加,也会是最后被套牢的悲惨一族。

  近年来中国一些学者都在热烈议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之梦”。一些有影响力的西方媒体普遍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怎样理性地看待这些预言呢?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