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仍然难“减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8:40 东方网-文汇报

  “五一”黄金周刚过,上海的一些社区垃圾收集点又迎来了包装垃圾的“壮观阵容”。昨天上午,记者居住的小区废品回收员忙个不停。这位来自安徽的回收员说,从1日到7日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收购包装垃圾最忙碌的时节,也是最赚钱的季节之一。“酒类、保健品等礼盒包装最多,几乎占到生活垃圾的四分之一。”同样,记者在一家废品回收站看到,各类纸板、礼品包装废弃物,堆满了仓库,这里每天回收的礼品盒包装材料大概有5吨多。

  “五一”黄金周期间到各商场看一看,五颜六色的包装盒,令人眼花缭乱。一些新茶,包装盒外精雕细琢,盒子里也少不了全套茶具,但价格也水涨船高。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场8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过度包装问题。这些保健品,都被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使不可降解的固体废弃物成倍增加。与此同时,许多商场还经营礼品包装业务,生意十分红火,每包装一件物品最低10元,最高80元。

  过度包装愈演愈烈,其中一个原因是市场有需求。在一家大卖场的化妆品专柜前,售货员告诉记者,国外某品牌的原装进口化妆品原本并没大礼盒包装。后来应顾客要求,公司专门配备了礼盒,“每个礼盒仅制作成本就要30元。”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是包装物。除了影响环境外,食品的过度包装还会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本身质量的鉴别,劣质包装的有毒有害物质还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

  记者了解到,上海将在限制月饼过度包装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商品包装减量,控制的重点行业主要有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前不久,上海市糖制品协会首先发出倡议,要求本市相关企业对糖果、糕点、饼干、小食品、馅料和冷饮这6类食品进行适度包装。此外,该协会要求各食品销售企业有选择地引进包装符合要求、质量上乘的食品,抵制过度包装食品上柜供应。

  本报记者周其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