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砚:盛世焕发新生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9:21 河北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许彦灵记者李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时代义士荆轲的慷慨悲歌传诵千古。而今,以“易水”为品牌的易砚在传承原有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拓展表现领域,丰富文化内涵,使得这一历史文化瑰宝焕发了新的生机。

  易砚堪称石砚鼻祖。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继承了唐代墨官祖敏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发现了“奚砚”,即现在的“易砚”。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廷圭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李姓,由易州迁居歙中,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以后易州制砚技术再传至广东肇庆,带动了端砚的发展。

  据《易州志》和《保定名产》记载:“易砚石质不亚于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这是古人赞美易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艺人精心雕刻石砚的诗篇。易县因墨而雅,因砚而名,是文人墨客、风流雅士荟萃之地,许多文人墨客都来求墨赏砚。陈子昂、李白、杜甫、柳宗元等诗人以及康熙、雍正等皇帝均来易县并留下诗文墨宝。盛唐大诗人李白曾来到易砚产地黄龙岗,对易砚和易墨赞叹不已:"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

  随着时代发展,易砚正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2001年,易水砚被选为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特别指定礼品;2005年被评为保定"金三宝";去年6月,在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第二批33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成为我省唯一的入选者。去年底,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邹洪利创作的双龙戏珠砚,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