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春耕生产措施实进度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9:25 云南日报

  近日,宣威市板桥镇庄子、龙津、下村等几个村的“万亩旱粮四配套种植”连片地里,整齐的玉米苗已经长至20厘米左右,马铃薯出苗整齐。村民丁文达高兴地告诉记者:“种了多年的庄稼,像今年这样出苗整齐,地膜覆盖面积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宣威市今年的春耕生产做到“六个早”,实现了“六大突破”。

  宣威市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春耕备耕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六个早”:即物资早就位、种植规划早安排、宣传发动早开展、科技培训早进行、种植节令早、惠农政策落实早。今年1月底以前,春耕生产所需的底肥、良种、地膜就全部准备到位。早在去年9月,该市就对大春作物进行规划。同时秋收后,就向农民发出38万份户主通知书,把今年的大春作物种植规划、结构调整、科技推广向群众进行宣传。该市去冬以来已投入培训经费55万元,对“玉米四配套”种植技术、马铃薯“双高六改”栽培技术、低产果园改造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向农民进行了培训,已培训农民23万余人。该市连续3年实施基本烟农田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47.57万亩,确保了大春作物按最佳节令栽插,移栽进度比往年提前了5至10天。

  “六个早”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农业生产实现了“六个突破”:即财政支农资金有新突破,今年市级财政继续加大旱粮、蔬菜、马铃薯、水果和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投放,新增390万元。良种推广有新突破,今年仅杂交玉米推广就达1821吨,新增21吨,马铃薯良种推广12.3万吨,新增12万吨。科技推广有新突破,地膜覆盖由去年的53万亩增加到64万亩,专用肥推广由去年的5200亩发展到7900亩,玉米良种、地膜、湿直播、专用肥“四配套”种植新增5万亩等。结构调整有新突破,市场热销的宣薯2号、宣薯3号由去年的5万亩发展到8万亩,大棚蔬菜由去年的500亩发展到1170亩。典型示范有新突破,市、乡、村三级“四配套”种植玉米的样板由去年的10.4万亩发展到17.3万亩,马铃薯“双高六改”样板由去年的12.8万亩发展到15.8万亩等。适时栽种有新突破,马铃薯种植、大春玉米种植都提前完成,种植周期缩短了5至10天。

  记者 晋立红 通讯员沈良斌(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