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刚--农民工当上党代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9:58 河北日报

  ■一个从沧州献县走出的普通农民

  ■一个20年在大城市工作的清洁工

  ■一个天津市的党代表和劳动模范

  人物名片

  刘俊刚,39岁,中共党员,献县十五级乡刘庄村人,现为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保洁队队长。

  在天津市务工20年,倾情奉献第二故乡,先后获得了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河西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今年被选举为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代表大会代表。

  2007年2月5日,天津市大礼堂中剧场。

  来自天津市河西区第九届党代会的356名党代表,正在选举天津市第九届党代会党代表。当刘俊刚以350票的高票当选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表达的是对一位基层劳动者的认可和钦佩:他是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保洁队队长,也是来自我省献县的一位农民工。

  在津门务工20年,一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位党代表。20年,对他意味着什么?20年,他完成的是怎样的人生历程?

  1

  严峻现实让刘俊刚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是父亲的十几封信把我留住了”

  眼前的刘俊刚瘦弱、矮小,不停地吸着烟。与人说话时,身子总是向前倾,一副努力理解对方意图并随时准备回答问题的样子。

  谈起来津务工20年的经历,刘俊刚从锁着的抽屉里拿出了十几封皱皱巴巴、已经发黄的信,信上的钢笔字凌乱,细看还有不少白字。他说,这是刚来津务工时父亲写给他的信,就这十几封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

  在刘俊刚39岁的人生中,几次比较大的转折好像总与信件有关。

  “贵县十五级乡刘庄村村民刘俊刚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代表大会代表,特向贵县领导、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春节刚过,2月27日,献县人民政府收到了这封来自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的贺信。

  大红的贺信把家乡人民的这个春节映衬得自豪而喜悦。

  20年前,1987年,同样是春节刚过,初中毕业、刚刚年满19岁的刘俊刚,面对的则是来自天津市友谊路街道办事处保洁队的一纸招工信件:在献县招12名保洁员。

  怀着对大城市的憧憬和向往,刘俊刚成了友谊路街道办事处保洁队的一名保洁员。

  梦想和现实总有很大差距。初来乍到的刘俊刚很快就面临着一个人生选择:去,还是留。

  刘俊刚不能不做这样的选择:活儿很累,每天要从凌晨4时干到下午5时,清扫1500米左右的马路和近万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有时还要临时加活儿;收入很差,每月只有90元,还要交18元的伙食费;社会地位很低,经常被城市人讥为“臭老赶”。

  一个月下来,来的12人走了11个,硕果仅存的刘俊刚同样动摇了,作为家里有哥有姐、没吃过什么苦的“老疙瘩”,回家是最正常的选择。

  刘俊刚当然没有回家,是父亲的十几封信成了摇摆中的刘俊刚的“定心丸”。每个月父子俩通两次信,父亲在信中鼓励他:一两个月看不出什么,既然跨出了这一步,就要坚持一段时间,走走看看,历练历练!

  “那时候,我最盼望的事就是父亲的来信”,刘俊刚说,“父亲的信虽然不长,又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实话,可是对于一个漂泊异乡、年仅19岁的孩子来讲,那就如同亲人在身边一样”,刘俊刚眼圈湿润了,“另外我这个人挺好面子。刚来时,父亲就给我下了定论:呆不了多长时间,你自己就得跑回来。也为了争这口气,我坚持了下来。”

  2

  与市民的情感交流让刘俊刚开始有了归属感——“一分付出,十分回报,我想感觉就是这样来的吧”

  “早晨3点多就起来‘拉窑儿’(即清运社区里的垃圾),又给红旗北里社区的一户居民疏通了下水道,有点累”,刘俊刚一脸歉意地解释他频繁吸烟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他吸的烟是一种价格不菲的云烟。“居民们知道我爱吸烟,经常送给我几盒儿”,刘俊刚憨厚地笑了,笑容里带有满足感。

  确实,刘俊刚现在的感觉可以说是好极了。居民们不拿他当“外人儿”:不穿的旧衣服送给他,十几年来,他穿的都是居民们送的衣服;做了好吃的端给他,他在哪家吃顿饭,就像吸支烟那样自然和平常;纯真里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的钥匙,他已经拿了十几年,来这里就像回他自己的宿舍。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不点儿”。逢年过节,纯真里、纯正里等社区居委会便带领居民们给他和保洁队送来啤酒、鸡蛋、脸盆、饭盒、被褥等物品,还要给他们包饺子、搞联欢。

  真情回报缘于真心付出。20年来,刘俊刚的坚持中还多了一项内容:义务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一开始就是帮社区的老人往楼上运白菜、蜂窝煤球等。老人那么大岁数啦,咱不能看着不管,顺手帮忙的事。再有咱还得在这一亩三分地儿上混呀!”

  良好的感觉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开始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俊刚的帮忙已经不都是“顺手帮忙”那么简单了,几乎涉及到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纯正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惠芬说,社区里随处指一个地方都有刘俊刚劳动过的痕迹:防护网焊过、下水道疏通过、地上的砖铺过、原来的垃圾道疏通过,居委会的电灯、电扇装过、音箱修过……特别是居民的马桶堵了,污水都能没了脚脖子,连住户都觉得恶心,小刘来了,二话不说,挽起裤腿下到污水里就疏通好,还连连劝说住户不要着急。

  如今的刘俊刚被所服务社区的居民们称为生活上的“110”,他所服务的8个居委会、4万居民中,三分之二的居民有他的电话,“热线”打过来,他肯定出现场。他还被称为“不管部部长”,即居民生活中没人管的事,他都管。

  这两个别人听起来很轻松、玩笑似的称谓,对刘俊刚来讲则意味着成倍的辛苦和付出。虽然2000年他当了保洁队队长,但他事事干在前面,工作量并未减轻,每天基本上是从凌晨3时忙到下午6时,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在繁累的工作之余还要胜任这两个“职务”,就是铁人也要掂量掂量。

  “社区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有时累得真不想去了,但还是坚持去了。人家叫咱,是信任咱。要是不去的话,大家以后怎么见面呀!”刘俊刚朴实的话语后面是颗善良的心。

  春节本来是团聚、放松的时候,但对刘俊刚来讲,不但不能团聚,而且是最累的时候。这时候,小区的鞭炮皮子、生活垃圾最多,下水道也最容易堵。这时候,刘俊刚的“热线”最热。

  今年春节,文玥里社区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家的下水道堵了,满屋都是水,叫了几次专业人员都没疏通好,而且每次收费30元。刘俊刚来了,不但一次性解决问题,而且不收费;

  2006年正月初一早晨,红旗北里社区15门楼口的污水井堵了,粪便外溢,污水横流,刘俊刚来了,疏通了整整一个上午。社区居民还特意给街道办事处写了表扬信;

  2005年除夕夜9时左右,德望里社区一水管破裂,刘俊刚来了,看到水管全被腐蚀了,需要截断重装,他马上回去取来工具,一直干到凌晨,寒冬腊月,衣服都湿透了……

  “现在干什么都讲个价,你这样付出值得吗?你得到了什么?”

  “做人得厚道,低头不见抬头见,哪能要钱。要说得到什么确实没有,如果有的话,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心里很踏实,像在家里一样。”

  人格的高下,时间最有发言权。刘俊刚用20年时间把一个普通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刻进了他所服务的社区居民心里。

  3

  艰辛付出让刘俊刚的务工生涯达到了顶峰——“非典对我是个考验,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在刘俊刚20年的务工生涯中,非典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他从来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保洁员要面临生死考验,他更没有想到,非典又给他带来了很多荣誉,这个突如其来的磨难客观上把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可贵品质和农民工队伍的可贵精神放大了。

  “那时最怕的还不是有生命危险,而是远离人的感觉”,讲起当时的感受,刘俊刚狠吸了一口烟,吐出了长长的一段烟雾。

  当时他们所负责的社区有5户疑似病例,并进行了隔离。已升任保洁队队长的刘俊刚身先士卒,承担了全部疑似病例户的垃圾清运任务。每天,只戴着口罩、手套等简单防护设施的刘俊刚都会按时把隔离户的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

  “疑似病例户所居住的楼道口周围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好像那一块儿埋着地雷,每天就我一个人去运垃圾,真瘮得慌!”刘俊刚说,更可怕的是,在他清运疑似户垃圾的半个多月里,居民们都躲着他,好像他身上已经埋上了定时炸弹。

  除此之外,保洁队的工作量也几乎翻了一倍,生活规律全被打乱:晚上8时至凌晨2时清运垃圾,白天还要担负起社区公共场所、楼道等20万平方米左右的消毒任务。同时还要修喷雾器、一天三遍为队员量体温。

  “那时家里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我的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都已经达到了极限。”

  “当时你可以选择放弃呀?”

  “当时我也想过,咱就觉着干了十几年了,当时又正是用人的关键时候,咱一撤,队伍肯定就散了,估计也很难找到人干了,咱觉着对不起人呀!”

  危险和困难是考验一个人责任心的试金石,刘俊刚交出了优异答卷。整个非典时期,全河西区只有刘俊刚和他的队伍保持了原班人马,并始终坚守一线,他们所服务的社区甚至比非典前还要干净。

  他说:“那时兄弟们真是很给我面子,真不错,见我不怕,都和我一样干了起来。”

  用兵一时缘于养兵千日。“兄弟们不错”是因为刘俊刚对保洁队这个29人的大家倾注了全部感情。

  生活上,队员每人每月只交80元的伙食费,为省钱,刘俊刚早晨4时就起来去何庄子蔬菜批发市场买菜。来回十五六公里,驮着七八十公斤,每个月他去3次,每公斤菜可节省1元钱左右;去年7月刘俊刚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时得了2000元奖金,看到大家被褥破旧,他自己又搭上1000元为每人买了一床新被褥……

  2003年,刘俊刚和他的队伍获得了很多荣誉,河西区“抗击非典”新长征突击队、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集体等等。这一年,刘俊刚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4

  荣誉是对刘俊刚的肯定,但更是压力——“我依然是个农民工”

  2003年之后,刘俊刚就像是“非典烈火”考验出的真金一样,不断放出光彩:2004年被评为河西区十大杰出青年和天津市劳动模范,2005年被授予“天津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杰出进城务工青年……

  “光彩”当然令刘俊刚高兴,特别是有时候干完活,居民们说,这小伙子干活儿真仔细,真不错。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便介绍说,这就是市劳模。居民们便说,我说呢。这时候刘俊刚最满足。

  但同时,站在高起点上,这些“光彩”也加重了刘俊刚工作上的砝码。他说,他最怕居民们说“今天从电视上、报纸上又见你了”这样的话,因为这让他感觉更累了,干活儿更是一刻也不敢懈怠,生怕别人说“选出的劳模就这样啊,媒体上每天宣传的就是这种人啊”。因为“拆违”(拆除违章建筑)涉及到居民利益,有一次一户居民说“拆房劳模来了”,这话让刘俊刚难过了好一阵。

  “光彩”也加重了刘俊刚精神上的负担。他给我们讲了一件“两瓶啤酒成最佳上镜”的事情。去年他被评为市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后,团河西区委邀请他给该区评出的区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颁奖,并接受一家电视台现场访谈。因为要当着台下几百人接受访谈,所以刘俊刚一直心里发怵、敲鼓。

  由于越想越怕,下午接受访谈,中午他就没吃饭。临访谈前,被恐惧折磨得没有办法的刘俊刚跑到街上,咕咚咕咚空腹灌下了两瓶啤酒。“当时我就迷糊了,到台上也不知道害臊了,问什么就答什么,其实那些东西都在我心里装着”,刘俊刚说。事后,团区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俊刚,这次接受采访是你表现最好的一次。”

  确实,刘俊刚依然是农民工,他至今没有天津市户口,也没有达到打工赚钱的目的,他的工资经过几次上涨,目前也只有600多元,还不如妻子打工挣得多。他说,这些他都不在乎,可是他在乎家人,和家人20年两地分居,常年不能照顾家庭成为他内心最深处的痛。

  由于常年不能回家,刘俊刚几乎没有抱过自己的两个女儿。他回家时,女儿因为不认识他,见他就哭。1994年大女儿出生后,他一年没见过她。一年后,当女儿在电话里懵懵懂懂喊他爸爸时,初为人父的刘俊刚再也控制不住了,泪流满面。放下电话,他写了一篇小文“父亲的思念”,写完时,泪水已完全把稿纸打湿。

  2003年年底,1岁多的小女儿患上了肺炎,有生命危险,刘俊刚匆匆赶回去,就在医院陪了女儿7天,看到女儿病情好转,刘俊刚家都没回就撇下仍在输液的女儿回到了工作岗位;2005年年底,年迈的父亲突发脑栓塞住进了医院,病情危重。刘俊刚赶回来陪父亲住了9天院,老人病情一好转,刘俊刚立刻回到了保洁队。

  作为一个农民工,刘俊刚是成功者。工作上承认他,居民们认可他,队员们爱戴他。可他说:“我依然是个农民工,就是干一天也要踏踏实实把活儿干好。”

  □本报记者 马国胜 本报通讯员 韩非 左大中 李建伟[发自天津]

  链接

  天津人眼中的刘俊刚

  文玥里社区居民刘福林:

  这个人太好了,很实在,帮助居民完全出于善良的本性,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今年春节前,我们一楼75岁的孤寡老人王承青家的下水管道堵了,满屋都是水。我们给小刘打了电话,没过10分钟他就来了,大冷的天儿,他脱掉鞋就下水疏通,一直干了两个多小时,连口水都没喝。这样的事情他干的多了,只说声"谢谢"我们感觉远远不够,他的人品很让人感动。

  纯真里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崔金兰:

  这些事情如果分散到几个人身上,也许就没什么了,但恰恰都集中到了小刘一个人身上。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年年做好事;一个人有一两个人说好容易,难的是人人都说好。小刘不但工作好,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受到了人们尊敬。

  河西区有线电视台记者刘今:

  我们断断续续跟踪采访他有一个多月,做了几部专题片,对他算是比较熟悉和了解。首先我觉得他处事态度比较好,非常低调。

  每次采访他,他都在社区干活儿,很多时候都是在帮助居民。但他总让我们多拍拍他手下的队员,少采访他,他认为自己干了一些该干的事,不值得宣传;其次他这个人遇事爱琢磨、爱钻研,这些年他学会了电焊、水暖、电器维修等一些技术,有的是为工作,有的是为帮助居民;再有就是他人性好,老实、诚实、负责任,让人感觉踏实、值得信任。他有困难不愿向领导及别人提,有一次终于和我说了家里的事,哭了四五次。相反,他总爱说居民、领导对自己的关心,手下的队员对自己的支持等等。

  河西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万春:

  我和俊刚共事7年。应该说,他的人格是很让人佩服的。他的工资很低,长期两地分居,但他从未向我们说起过,更别说提要求。他对保洁队倾注了全部心血,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团结。在居无定所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顾全大局,出色地完成了每天近20万平方米的清扫和30吨左右垃圾的清运任务。特别是非典时期,他和他的队伍经受住了考验,这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直接的体现。

  刘俊刚也是一个负责任、肯付出的人。2000年冬天,他为了保护街道办事处的电缆被凶徒扎了3刀。电缆虽不值钱,但却体现了俊刚的责任意识。他对所服务的社区居民无私付出,也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

  采访/本报记者 马国胜

  采访手记

  是什么让他一干20年

  采访刘俊刚,我们一直试图解开一个疑惑,那就是:是什么力量让刘俊刚一干就是20年。

  是名吗?不是。刘俊刚肯定不会知道他以后会获得这么多荣誉,他也坦言他确实没有这样的远大目标作为精神支撑;是利吗?更不是。这20年,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阶段”,要为利,干别的活挣钱也许要更多。相反,刘俊刚牺牲了很多。他常年不能回家,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教育子女,更别说享受天伦之乐了。

  刘俊刚说,他也几次有过离开的念头,只是不好意思跟领导说。他要走了,就得现找人,找人又不好找,社区里就得脏好长一段时间。

  从刘俊刚的话里我们也许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强烈的责任感是他没有离开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俊刚不太看重荣誉,但得到荣誉他也很高兴。他说,这些荣誉说明人家信任咱,看得起咱,是对咱劳动的一种认可;在居民们和保洁队员们中间,刘俊刚很自在,不善言谈的他说话利索了,甚至能开个玩笑,有时还开口大笑。他说,在这里工作心眼儿里痛快,心里充实。一个月即便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心眼儿里不痛快也干不长。

  从刘俊刚的话里我们也许能得出另一个结论,价值的实现感、心里的充实感、快乐感是他没有离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这些因素能让他一直坚持下去吗?

  对这个问题,刘俊刚长时间没有回答。

  他说,他相信劳动能创造幸福生活,凭他现在掌握的几门手艺和诚实的劳动,每个月挣个一两千元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割舍不下居民们亲人般的喜爱,队员们兄弟般的情谊和街道办领导常年的支持。他说,他还是要做好自己的这份工作。

  就是为了人生的这一份朴素的责任,刘俊刚完成了一个献县农民工向天津市党代表的转变。

  文/马国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