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破7.70以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0:19 解放日报

  

人民币汇率破7.70以后

  节日后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再现“新高”。昨天上午,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7.6951元。人民币汇率比前一交易日大涨104个基点,首次突破7.70关口。

  “新高”不再令人意外,因为人民币稳步升值的大趋势,早已成为一种共识。不过,围绕人民币汇率,争论和猜测仍在继续:升值的步伐是否会加快?升值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持续升值对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些答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加速还是减速?

  这个关口的突破,来得有点晚。

  “人民币升值提速”,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这样的标题屡屡见诸报端。这一看法,在2月初曾一度成为普遍意见,因为在元月20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有8次创出新高,而2月份前5个交易日,人民币更是有4天创出新高。从1月10日到2月7日,人民币汇率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从7.80关口一路冲到7.75关口。但是春节过后,人民币升值步伐却出现了明显放缓,创新高的频率迅速缩小。从2月7日至今,人民币汇率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才从7.75升值到了7.70关口。

  如果在更长的时间观察人民币升值步伐,放缓的迹象更为明显。从2005年7月下旬到2006年6月中旬,人民币汇率用11个月的时间从8.11走到了8.0,月均升幅在100个基点左右。而从去年9月中旬开始到今年2月中旬,人民币连续越过7.95、7.90、7.85、7.80、7.75关口,每涨500个基点,都只用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最近3个月,人民币升值步伐已经趋近汇改第一年的速度。

  在一些分析师看来,这似乎在佐证一种猜测,2007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将有所放缓。今年1月汇丰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低于2%,这将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目前中国的出口有60%是输出到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就占28%,因此美国经济的放缓将使中国出口增长受到压力,进而使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速放缓。而贸易顺差,素来是影响人民币升值快慢的关键因素。

  升值空间几何?

  趋势不变,速度可能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关注的另一个话题是,人民币汇率究竟会有多大升值空间?

  对此,似乎至今没有出现比较一致的意见,但基于各种模型的猜测一直在流传。比如最基本的购买力平价原理,即合理的汇率,使人民币在境内和境外的购买力应该是一样的。购买力是一个很难统计的概念,所以在国际上有时会用“麦当劳汉堡指数”进行一个不太精确的测算。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升值”到位,意味着在境内外购买一个麦当劳汉堡包,折算成人民币后的价格,应该差别不大。

  当然,对于这样的测算,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并未实现可自由兑换,所以所谓购买力平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现实;另一方面,用汉堡包的价格来衡量某种货币的购买力,本身也是一种推测。事实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最终幅度,应该小于购买力平价提供的空间。

  升值影响多深?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企业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在过去两年中,这个问题一直引起各界关注。尽管汇改一直以小幅、持续的步伐在进行,但逐步累积的幅度,已经让所有出口企业感到了变化。

  人民币升值,无疑影响着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力,但不同类型的企业,感受到的压力大不相同。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不到7%。对于出口高附加值的企业来说,由于其利润空间远远高于这一水平,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两头在外,即原材料以进口为主的出口企业来说,由于其进口成本同幅度降低,所受影响也并不大;而对于生产附加值较低,但生产规模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企业来说,较强的议价能力也可以使其在很大程度上转嫁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其实,真正受到影响的,主要是附加值低、竞争激烈、规模又不大的出口企业。比如一位刚开始涉足文具行业的出口商告诉记者,人民币一年的升值幅度就超过了原来的利润率,这样的生意就很难做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低附加值的小企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尽管“小幅”升值不会在整体上影响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但当累计升值达到一定幅度后,其对劳动力和就业市场的压力,却值得引起关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