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文物贩子眼光看待沉船打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2:26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谢飞君

  昨天,为“南海一号”量身打造的巨型钢沉箱(即沉井)运抵广东阳江海域“南海一号”考古打捞现场,该沉箱重530吨。至此,“南海一号”考古打捞工作全面展开,预计40多天后将全面亮相。

  有专家估计,打捞“南海一号”的价值将不亚于发现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其中文物估价超过千亿美金。对于日前媒体“‘南海一号’文物价值千亿”的论调,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浙江大学教授龚缨晏指出,不该用文物贩子的眼光来看待“南海一号”沉船打捞。

  南海一号悬念难定

  “‘南海一号’从何处启航,目的地是何处,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其沉没?神秘面纱只有到打捞工作完成后才有可能揭起。”截至目前,负责“南海一号”打捞工作的广州打捞局对外界坦言,虽然大量精致鎏金手镯和名窑瓷器一一出水,但尚且无法回答这些广受关注的问题。

  “‘南海一号’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学术上。”龚缨晏教授向记者强调,“南海一号”沉船成功打捞,不能一味强调文物值多少钱,“那是文物贩子的眼光”,而应该关注其文化价值。据介绍,“南海一号”虽然在海底泡浸了近千年,但仍然保护完好。

  这为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完好的实体。“首先,‘南海一号’将促进对中国造船史和海上交通史的研究;其次,船上大量文物涉及当时物品的生产和运输,是古代经济史的重要部分;此外,打捞活动本身还将大大推动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

  大量古币可能证明铜钱是当时的“美元”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包括了大量福建和景德镇的瓷器,此外,已经出水的上万枚铜钱引起广泛关注。

  “当时的中国是亚洲地区最繁华富强的国家,如果最终确定‘南海一号’路线为国与国之间的运输,这将表明在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铜钱是当时的‘美元’,在‘丝路’经过的各国被广泛接纳。”龚缨晏同时强调,结论成立与否要从货物本身的构成来判断。“如果打捞物品中外销瓷器的数量大,就可以证明是国与国之间的流通。”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