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过劳模”的不只是七成白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4:21 新民晚报

  今年劳动节,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视野——“过劳模”。这些劳模们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无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据北师大最近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有七成白领成为“过劳模”(见本报昨日11版)。

  “过劳模”这个新词,有种隐含辛酸的冷幽默之感,分外让人欷歔。“过劳模”自得到白领职位之后,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很快进入“能量耗尽期”,不久便将面临最危险的身体“受创期”。一旦受创,最终必将酿就过劳死。

  常听人戏说,身体是自家的,薪酬是国家的。中国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白领阶层们,不是不明白拿青春与肉体去赌高薪、高职是一种得不偿失和极端危险的行为,而是在如今职业、职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几乎没有人敢对非正常的延长加班说半个“不”字。你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不愿加班吗?那行,窗明几净的写字楼外,还围着一堆翘首以待愿侧身挤进来加班的求职者。

  在这种劳动力资源长期热供而就业环境一直冷落的情形下,一切法制软环境建设均显得与社会现实脱节甚至黯然逆行。一方面“劳动保障专门立法,加大工会的独立性为工人代言”等呼声不断,另一方面则是黑心写字楼、血汗工厂、包身工式的私企车间等不断出现,让那群苦苦挣扎在劳动第一线上的劳工只能为日复一日的超时工作暗自拭泪。

  所以,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过劳问题均存续已久,并非简单的意识引导或者行政调节所能解决。而在这一切措施中,最为核心是调节劳动就业市场的部分失衡状态。诸如地区与行业间的职工就业休假制度的严重不公,领导与普通职工间的劳动休息的差别日渐拉大等,均是伤及社会就业与休假公平环境之大忌。这些社会劳动肌体中的不平等、不平衡的因素一朝不被剔除,公民超时负荷劳动的现象就一日不会消失。青年报(周明华)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