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些股民要当赌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4:29 北京晚报

  本报南京讯节后股市开盘,沪深两市均股指狂飙,沪指直逼4000点大关,似乎也在激励着股民。

  业内人士估计,节后首日,南京至少有10亿资金涌进市场,开户数量超过1000户。但股市中一些股民的“赌徒”心态值得警惕。一些股民甚至开始倾其所有,变卖家当,这让一些资深的业内人直喊“看不懂了!”

  难道一些股民真愿当上“赌民”?是什么样的股民在当“赌民”?

  做主业不如炒股来得快

  南京一位眼镜店陈经理透露,本来在去年年底,就要给职工办住房公积金及商业保险,但去年7月份,无意中到家对面的证券公司转悠了一圈,不假思索地从公司账上划走500万元资金,悄悄投入股市。当时心里想,如果赚到钱了,就给职工多发点福利,如果亏了,就少办个商业保险。后来,投资了刚上市不久的大秦铁路、中国国航等股票,用不长的时间都翻倍了。

  借千万高利贷誓死一搏

  南京一位原当过投资顾问的晓峰“为了融资,抵押了在十年金融行业打拼下来的3套住房、2辆汽车。”价值近500万元,并通过一家融资机构运作,贷来了1000万元现金,年利息为25%。贷款机构监控股票账户,如果亏损掉本金20%,即200万,就会被金融机构平仓处理。为什么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晓峰并没有正面回答,“如果投资一只股票,不长的时间会有3倍、甚至是4倍的空间,那为什么不敢赌一下呢。”

  父母半生积蓄砸进股市

  南京大学生小周上个月在股市里投了要买房的30万,别人不会想到,这30万中有他父母大半生的全部积蓄。

  “上个月在证券公司开了户,开始也不敢买太多,后来索性心一横满仓吧,这样能赚得更快一些。”心虽然“横”了,但高点入市后小周的心理压力其实不小,说放得开是假的,大盘绿了的时候,别人哪怕讲个再好玩的笑话,小周也笑不出来。小周入市没告诉父母。

  相亲先得卖一手股票

  10万元家当全部进股市,身上只留吃饭的钱,去相个亲请女孩子喝茶都得卖一手股票才能周转。

  王磊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上班,月薪3000元左右,工作四五年也攒了10万元出头。春节过后,王磊只给自己留了四五百元生活费,其余的全进了股市。

  碰到急需用钱的时候,王磊也自有对策:公司有一次组织大家春游,个人需承担的300元钱王磊都拿不出来,只好卖了一手股票,总共取出700多元,300元做旅游费用,剩余的400多元算作下个月的生活费。至今没解决个人问题的王磊最近也在忙着相亲。如果约好在星期五和某个女孩子见面,那么王磊必定会在星期四卖掉点股票,作为相亲时的花销。

  为筹炒股钱天天啃馒头

  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小李向记者透露,自己是外地人,父母每一学期都固定打一笔8000元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今年,他看到校园里流行起炒股心里挺痒痒的。于是,打起了学费和生活费的点子,取出仅剩的7000元,并且向女朋友“融”来了3000元,凑足了1万元,3月份在南京一家证券公司开了户。小李说:“我现在还在筹钱,希望还能多投入点,目标是投入两万。现在为了省钱炒股,经常是稀饭、馒头。”“万一亏掉怎么办?”记者问。“说实话,还没有想过。如果真正亏了,可能去打工填上。”小李表示。

  不做多头不做空头做滑头

  已经和老伴退休在家的魏先生,对于股市的风险似乎“看得很透”。“从1000点不到一下子冲到近4000点,像在捡钱一样。风险,我当然知道现在是高风险!但我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炒股炒到现在的老股民了,也经历了股市暴跌的阵痛”,他说,大家都知道股市风险很大,但他每天依然满仓。

  “其实我现在不做多头,不做空头,做的是滑头!”魏先生微微一笑。

  典当房产炒股亏掉6万

  70多岁的赵先生来到南京某大型典当行。经典当行评估房产,赵先生拿到了6万元当金,连同自己的一部分退休积蓄约2万元,买了8万元的股票。他又折回典当行,按70%的比率将股票典当,得到近6万元,继续投入到股市。

  然而,第一次投身股市的赵先生,并没有多少经验。股市一次暴跌,他的股票被典当行强行平仓,最终损失了6万元。这两天赵先生又来到典当行,典当行明显感到老人已经有了些赌博心态,工作人员拒绝了老先生的要求。X096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