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心保姆为啥众里难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4:29 北京晚报

  4月中旬,本版推出“社区话题”栏目,征集读者对保姆话题的看法和意见。近一个月来,许多读者给我们打来电话,诉说自己和保姆之间的故事、体会、思考和建议。那么京城的保姆市场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与读者共同探讨关于保姆的相关话题。

  困惑1

  满街家政公司却难找称心保姆

  去年底,洪先生终于狠心辞退了家中的保姆。“因为孩子小,我们夫妻工作又忙,日常家务没人打理,所以我就请了一位保姆。应该说,我家对保姆的要求不高,除了打扫卫生,再就是做顿晚饭。”可即便期望值不高,洪先生觉得保姆的工作还是差强人意。“500克重的鸡精一个多星期就全都放进菜里去了,菜的味道不说,关键是这种烹饪方式不健康呀。另外,她做家务也比较粗枝大叶,三居室的屋子整理一遍只花半个小时。厨房的灶台倒是表面上擦得很干净,但是角落里却经常藏污纳垢。”

  在辞退保姆之前,洪先生夫妇犹豫了很久,因为“我们也知道,虽然家政服务公司多如牛毛,但是能在那里找到好保姆的概率无异于大海捞针。有时真的想不明白,好保姆咋就这么难找!”

  困惑2

  愿意花费高价也难寻称心保姆

  春节时,王女士把出生在国外的外孙女带了回来,“考虑到我和老伴儿身体不好,女儿本不同意我带孩子,可我想得简单,雇个保姆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王女士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她不介意花高价,可要找到好保姆的难度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通过熟人的关系,几经周折,王女士终于为外孙女物色到了一位保姆。用王女士的话说,保姆的工作就是负责洗小孩的衣物、喂奶、出去散步,不用干任何其他家务,除了月薪1200元,王女士还专门为保姆腾出了一间空房。

  可还没等王女士松口气,保姆就开始暗示加工资,“还总和别人家的保姆攀比”。经过思想斗争后,王女士把钱涨了点,这次保姆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间明显短了很多。无奈之下,王女士又通过家政公司找到了新的保姆,与原来的保姆相比,新保姆的要求少多了,但在照顾小孩上,保姆的方法不太让王女士满意。

  调查▲

  三类家庭有保姆需求

  根据家政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北京需要请保姆的家庭大致分三类。一类是高级白领或企业老板,他们对家政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类似于家庭秘书,带有管家的性质;另一类是工薪阶层,通常是双职工家庭,家中有老人或小孩,要求保姆有较强的家政技能,这一类的需求是最大的;还有一类是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要求保姆“全天候”服务。

  需求如此多元化,而供应却十分单一。据了解,目前保姆的来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群体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有时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会因为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不能安心从事家政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保姆市场出现了真空地带。

  分析▲

  人员流动大更换频是主要病因

  针对上述情况,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分析,目前家政服务人员质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政从业者流动大,更换频繁造成的。在北京市家政服务行业中,很多家政公司近三分之一的家政服务人员干不到半年就流动走了,每年家政人员中的流动比例占到了50%。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家政服务人员缺乏培训,目前北京市中介管理模式的家政公司不负责培训。大部分员工管理模式的家政公司对家政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由于培训需要经费,家政公司负担不起培训所需要的资金,为了降低培训的成本,多数家政公司采取3天到一周不等的培训,即所谓的岗前教育,但这根本无法适应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家政人员的流动性也是造成培训资源浪费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轮换勤,经常干不到一年半载就不做了,对于家政公司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李会长介绍,即使有的家政公司筹集资金对家政人员进行封闭式培训,然而到用户家中也有一个磨合和适应期,否则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J002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