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街事:梁氏宗祠角落里开起土华图书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4: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多年的古建筑,男女老少来来往往,沉浸在绕梁的书香里

  广州市海珠区土华村,有一个200多年历史的梁氏宗祠;在梁氏宗祠的一角,藏着一个巨大的“宝库”——新近落成的海珠图书馆土华分馆。分馆里的3万册图书,成了村民争相传阅的宝贝。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谭杏葵是馆里唯一的管理员,每天她在图书馆里安逸的时光总是在下午3时30分后就被打乱。因为附近的土华中小学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涌到这里,看看书,上上网。每次这些娃娃如潮水般涌来,都要让谭杏葵好一阵忙碌。“这里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实在坐不下,他们就坐在楼梯和地板上”。谭杏葵虽然有点招架不过来,但孩子们的到来总是让她非常开心。

  村民李作文的家在图书馆附近,年逾50的他常带着两个孙子来图书馆看书。他说,过去孙子放学后,都喜欢到村里的果园里、田地间或河涌水塘边玩耍,有了图书馆后,孙子们经常过来看书,玩性没那么大了,人也变得文静多了。

  外来工的精神家园

  可别小看了这座小小图书馆,它还为不少外来工提供了精神家园。和本村的村民一样,只要一年花上5元钱,外来工也可以从这里借阅书籍。如果遇到停电或休假,图书馆就成了外来工的第二个家,不少年轻人还边看边做读书笔记。

  安梅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做部长,大学毕业工作后她住进了土华,每天工作之余就是窝在宿舍里看电视、睡觉。“我听说土华有了图书馆后,就纵身跳入了这个探求知识的海洋里”。安梅有空就到图书馆看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图书馆关门才会离开。

  村民们的贴身帮手

  谭杏葵经常会遇到村民追问热门书籍的借阅情况,比如村里的妇女很喜欢看《妇儿保健》类的杂志,经常翘首期盼新一期杂志的到来,因为她们都想知道如何科学地帮助家人“进补”。不少人想从这里获得科学生产的知识,一次,一个上年纪的果农在图书馆里走了好几圈后,小心翼翼地询问谭杏葵如何借阅书籍,原来他看上了一本《育苗保果大全》,希望能从中学以致用。还有村里的百事通“能叔”,也挺着个大肚腩来打听图书馆里有没有可以帮助戒烟的书。原来,他抽烟太多,年纪大了后饱受“三高”困扰,到图书馆里找“大夫”来了。

  土华分馆的成功,让海珠图书馆有了更强的信心,他们已经向各街道发出了倡议,希望它们支持图书馆将分馆开遍区内每一个乡村。本报记者薛江华通讯员谢强刘欣欣

  (winzi/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