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绝特搜:麒麟引貅 一炮走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4: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麒麟舞+貔貅舞——为传统艺术寻找生存突破口

  本报东莞讯记者李碧波、通讯员张兰凤摄影报道:上竹架、打棍仔……列入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貔貅舞这两项绝活,被东莞横沥镇的水边麒麟队加入了麒麟舞中,救活了日渐式微的麒麟队。记者日前有幸现场观赏,只见表演别具一格。据介绍,如今在横沥掌握这两项貔貅舞绝活的,只有吴子成父子等少数人。

  两项艺术巧妙结合

  2006年11月,目睹重新开馆四年后渐显式微的麒麟队,水边麒麟馆的负责人吴伟英和老师傅们开始思寻传统艺术生存的突破口。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借鉴“麒麟引凤”的艺术形式,将该村的麒麟舞和貔貅舞两项传统艺术结合起来表演,并取名为“麒麟引貅”。

  2007年春节,吴子成和吴满水等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带着“麒麟引貅”在水边、隔坑、田坑等村委会演出,没想到一炮而红,所到之处都赢得群众的喜欢和赞赏。“传统的麒麟舞其实都差不多。这次我们加入了貔貅舞的元素,增添了趣味性、故事性和新鲜感,群众的反响很好”,吴伟英说,听说麒麟队要来表演,很多村民提前几个小时来占位子。

  

文化一绝特搜:麒麟引貅一炮走红

  上图:横沥“麒麟引貅”一炮走红

  两大绝活最难表演

  水边貔貅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据介绍,貔貅舞包括舞貔貅、打拳、耍刀耙棍等内容,表演至少需10个人,表演时间为1-2小时。过去宝陂村的貔貅舞有两项绝活,分别是上竹架和打棍仔。上竹架是由四个人把两根竹竿搭成十字架,两人扮猴上下腾越。上架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在十字架中间加一根竹子,竹子上顶着一个人的肚子,由两人转动竹子,上面的人伸开四肢跟着旋转,就像是转风车。吴满水说,能表演这一角色的人很难找,既要腰力好,又要耐转,不怕晕,当年貔貅队里20人仅有一人能担此任。而另一绝活则是打棍仔,由八人手执长棍站成圆形,先是两人对打,接着四人、六人、八人轮流对打,看得观众眼花缭乱。最后还有师傅出来打“长龙”,寓意封台,结束表演。

  吴满水说,打棍仔看起来很乱,其实每个动作都是有章法的,对要求表演者比较高,又要快又要齐。

  父子传艺后生传承

  吴子成父子是村中少数几个会这两个绝活的人。吴子成老人今年79岁了,从1949年开始练习貔貅舞,儿子吴满水年过半百,也是貔貅舞的高手。都说上阵不离父子兵,无论是当年的同台演出,还是如今在麒麟馆里当师傅,吴子成和吴满水的表演都是一绝。

  改革开放后,兴盛了几年的舞貔貅慢慢沉寂。看着村里懂得舞貔貅的老人一个个去世,吴子成和吴满水父子俩十分担忧这一民间艺术会失传。2006年11月,水边麒麟馆提议创新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将麒麟舞和貔貅舞结合起来为“麒麟引貅”,吴子成父子双双出任麒麟馆的师傅,教授年轻人舞貔貅,欲使这项民间艺术代代相传。

  (winzi/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