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陵祭祖修筑铁路专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5:17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第六次大提速。自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以来,中国铁路已经走过130多年的历史。回望历史,有关早期铁路的一些情况,仍在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而这段有关慈禧和铁路的旧闻至今鲜为人知。

  □《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撰稿 严介生

  1901年,八国联军退出北京,逃亡西安的慈禧“回銮”后,宣布要坐火车去西陵祭祖,下令为她赶筑一条全长42.5公里的“祭陵专线”——新易铁路。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铁路专线,供皇太后祭陵专用的铁路,恐怕绝无仅有,慈禧对乘务人员的要求更是千奇百怪;用60万两银子筑造的这条铁路,慈禧只用过一次,也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其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条由中国工程师主持筑造的铁路,英、法两国为争当此路的总工程师而相持不下,使这个职务意外地落到一位中国人——詹天佑身上,这一非同寻常的实践,为他两年后被任命为京张铁路工程总工程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慈禧要坐火车去西陵祭祖

  慈禧“老佛爷”决定要去西陵祭祖,坐火车去。那是八国联军退出北京之后的事。

  曾经下达“向各国宣战”谕旨,声称“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的慈禧太后,终于可以从逃亡地西安同光绪返回北京了。途中,她对臣民宣称:“此次劫难,多亏列祖列宗神佑,回銮后一定要祭祖。子孙不孝,使大清遭此涂炭,自当去请罪。”

  这回她说到做到,1902年4月拜谒了东陵。慈禧先祭东陵的“祖”,也是合乎情理的。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清朝鼎盛时期的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都安葬在东陵。更重要的是,慈禧的丈夫咸丰、儿子同治的陵墓也都在东陵。慈禧自己的陵墓也选在东陵,正在重修,开工已8年多,建得怎样了,她也要实地察看一番。

  慈禧的身体保养得极好,但毕竟已67岁高龄了,从北京到地处遵化县

长城脚下的东陵,一个往返250公里的路程,虽然不用她走路,还是备受銮驾长途颠簸之苦。所以她没有接着就去参拜西陵,西陵比东陵还要远一些呢,只得过了年再去。近臣向她献计说,西陵可以坐火车去,这事不难,从京汉铁路的高碑店站分岔,修一条直达梁各庄的铁路支线就行了。此时的慈禧已经有过一次乘坐火车的经历了,她与光绪等从西安“回銮”,到达保定之后,就是乘上火车,直达北京的。

  第一次坐火车时,太后、皇帝及皇后被安排在两辆特制的“龙车”里,据《北方的红星》一书记载,“龙车”是长辛店机厂(注:二七机车车辆厂的前身)负责装修的。八国联军退出之后,该厂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迎接太后回京赶造“龙车”。厂里有两辆进口的外国包车,当然很高级,但那是按洋人的想法设计的,不合清朝皇室的要求,必须彻底改装,为此请来了著名木匠王翠,照着“吉祥如意”、“龙凤呈祥”的意思雕龙刻凤。车厢内壁衬都换上了黄绫子。包车内原有的座位全部拆掉,安上与宫里一样的宝座。

  迎接慈禧回京的是一趟精心准备的专列,由21辆车组成,其中9辆装满了搜刮来的财宝。《北方的红星》里说,是法国人祚曼给太后开的车。已经执掌直隶总督大权的袁世凯也上车护驾,使慈禧十分满意,给了他“穿黄马褂和紫禁城骑马”的赏赐。清朝“流亡政府”就这样浩浩荡荡,气派十足地回到京城。

  太后、皇上回京途中曾说过:“此次回銮,车马犹觉繁多,供应亦复浩大,其应由如何斟酌变通,破除常格,务使轻而易举之。著御前大臣、军机大臣遵即会同悉心核议。”“核议”的结果是筑造通西陵的铁路,慈禧坐在火车里,一路开过去,不停或少停车,既可免除“车马犹觉繁多”,也可减少沿途州县“供应浩大”的问题。“老佛爷”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对于特地为她修筑一条祭陵铁路的提议十分赞同,下达谕旨一道,内中说:

  现在时事艰难,民情困苦,常在朝廷廑念之中,此次抵谒西陵,兴修铁路,以省地方供乙之繁。

  慈禧的意思是,她是为体谅“时事艰难,民情困苦”,出于一片爱民之心,才决定修筑这条祭陵专用铁路。实际上,当时的情况是清政府向西方列强赔款,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却下令斥资60万两,为她修一条祭陵专用铁路。(当时一两白银可购粮一石,合今60公斤)

  詹天佑领命筑成“祭陵专线”

  清西陵比东陵略小,位于河北省易县,在北京东南130公里处太行山余脉群山环抱的平川上,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加上后来光绪的崇陵,4座帝陵依次分布于山脚之下,另有后陵3座,妃园寝4座,共埋葬着9个皇后,57个妃殡。

  慈禧的祭陵专线从今京广线高碑店站引出,向西跨南拒马河和易水支流,直达易州离西陵最近处的梁各庄,全长42.5公里。高碑店属新城县,所以此路当时称新易铁路,也称西陵铁路。

  慈禧把修筑新易铁路的事交给袁世凯负责,要求在6个月内竣工。时间十分紧迫。袁世凯想请英国工程师金达主持筑路工程。金达在当时的中国是很有名气的铁路工程专家,李鸿章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青铁路时,金达就参与了,还设计了著名的“中国火箭”号简易蒸汽机车。此后,李鸿章把唐胥铁路向两端延筑到天津和关外,金达都是总工程师。

  不想,法国公使听到清廷要聘任金达当总工程师,十分不满,向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两国相持不下,可把袁世凯难住了,谁也得罪不起,而时间不等人,无奈之下,他放弃了任用外国工程师的初衷,改任梁如浩为总办,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由中国人自己来筑。

  1902年10月19日,袁世凯正式任命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名义上,詹天佑是梁如浩的助手,实际却肩负着全盘的重任。梁氏此时的官职是天津海关道兼关内外铁路总办,这个新易铁路总办是临时兼差,再说也不懂铁路工程技术。詹天佑的大女婿王金职,也是一位留美的铁路工程师,他写的《詹天佑生平事略》中,说到了詹天佑当时面临着三大困难:一是季节不佳,工程开工时已是11月了,整个施工期正是天寒地冻的冬季。二是材料短缺,这是太后一声令下立即上马的突击工程,没有事先备料的时间,而且运输困难。三是工期紧迫,已被英、法争权夺利耽误了两个月。实践证明,詹天佑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超乎寻常的组织能力,善于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地应对各种困难。施工就像如今的“会战”,日夜不停地进行着,詹天佑每天在工地上忙活,经常工作15个小时。

  1903年2月下旬,这条单线准轨铁路提前竣工。袁世凯亲自验收后向慈禧写了报告:臣查此项工程,前奉谕旨本限六个月报竣,今仅四月,即已完工,所需款项,不过60万两。

  看得出来,袁世凯很有点洋洋自得,他庆幸自己用对了人,詹天佑为他增了光。

  慈禧对乘务人员的要求千奇百怪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八(1903年4月5日),天未明,光绪皇帝出了宫,踩着用黄沙新铺垫的大道,率王公大臣乘轿径向永定门火车站而来,旌旗华盖络绎不绝。稍等片刻,慈禧带着大批随员到达,皇帝和百官跪迎,在太监搀扶下上了火车,进入各自的包房。

  停在永定门站台前的,是一列由17节车厢组成的皇家专列,车辆外皮都漆成黄色。机车号为“卢探路202”,是美国鲍尔温工厂1897年制造的,AM2型,车轴排列为2-2-0式,在当时是设计水平较为先进的客运机车。为了牵引这趟“龙凤专列”,也特地装饰一新,车头前交叉立起两面大清国国旗——杏黄色的龙旗,迎风招展。清大臣盛宣怀经手准备的“龙车”里,布置得富丽堂皇,如同宫殿。放在车厢门口的不是车梯,专造了与车门一样宽的坡形平台,两边加了栏杆,铺上地毯。据《御香缥缈录》描述:太后一群登车之时,所有机车、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都齐整地跪在地上,低头屏息,待她在车厢坐定之后,才能站起身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开始操作;太后还坚决命令列车上全体工役,从司机到打扫夫,都要穿起朝靴,戴起朝帽,打扮成太监模样,在这趟列车上,除了太后、皇上,无论什么人都是不准坐的,所以司机也必须站着开车;列车通过车站时,站台上必须空无一人、鸦雀无声,只能留一个打旗的,也得穿着朝服接车,可是不准他向列车看一眼,必须低下头,举着旗,直到火车远去声音渐小后才能抬起头来。《御香缥缈录》是原在慈禧身边听差的一位女官德龄郡主所著,叙述慈禧乘火车去奉天祭祖一路上发生的故事,不是纪实作品,只能当小说看。因为历史上慈禧没有乘火车去奉天祭祖这么回事,然而这些细节描写很可能是以这次去西陵祭祖为蓝本的,不像是凭空捏造。

  然而据王真的文章说,慈禧上车时,“唯一不跪的只有司机张美,他要检查机车走行部的全部零件,连一颗螺丝都不能放过”。张美不愧是一个好司机,他不慌不忙,很沉着地驾驶机车,起动、停车都非常平稳,没让慈禧感到一点儿颠簸,她包厢里的各种装饰和摆设,都好好的,没有一件掉落跌倒。当然这也跟行车调度有关,专列从北京出发,一路绿灯。进站和出站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张美只在进站前稍关汽门,让列车减速进站,更换路签后再加大汽门,加速行驶。只用两个多小时,火车安全抵达终点。慈禧等下车后改乘銮轿,前往西陵,途中,她命人把随车带来的100把“万民伞”打开,将自己装扮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前呼后拥而去。

  慈禧对这次祭陵专列的乘务工作十分满意,嘉奖了詹天佑和司机张美。

  “大跃进”时重新铺通

  詹天佑在慈禧祭陵之后又忙活了一段时间,把临时的便桥加固为永久性的正式桥梁,对原来铺得较稀的枕木按标准补足。

  新易铁路对发展经济来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至少在当时是这样。对它的建造,有的铁路史专著里没有记载,不认为它是一条重要铁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新易是第一条由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并独立主持建成的铁路。这条铁路的兴建给了詹天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也出了名,为1905年袁世凯再次任命他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打下了基础。

  新易铁路作为大清皇室的祭陵专线,只有慈禧用过这么一次。此后,1909年春,“德宗景皇帝梓宫暂安梁各庄”,即光绪死后安葬到西陵时,新易铁路又起过一次作用。两年后清王朝被彻底推翻,这条铁路就与西陵一样成为历史的陈迹。1928年,奉系军阀东撤时,拉走了这条铁路线的全部机车车辆,从此该线不再行车,到了1931年12月,才又勉强通车,每日往返一次。抗日战争期间,占领华北的日本军队将该线梁各庄至易县9.3公里的铁轨拆除,并把剩下未拆的高碑店至易县的线路改为窄轨,于1938年2月1日起开始营运,掠夺沿线工农业产品和矿建材料。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不断对其进行袭击破坏,日寇被迫停止了运输。1943年,日军又将新易铁路全部拆毁,轨料被用于铺设古北口至北京双桥的铁路。

  1958年,在“大跃进”的热潮中,当地政府对新易铁路的路基进行修补,铺通了高碑店至涞水南关的15公里线路,1961年和1964年,先后将线路延伸到垒子和易县,不过重铺的铁路是窄轨,变成了“小铁路”。直到1990年,整条线路又进行改造,恢复成与原来的新易铁路一样的准轨铁路,1993年起,这条铁路划归河北省地方铁路局管辖,但不再叫“新易铁路”,更名为“高易铁路”。(作者系原中国铁道出版社高级编辑,著有《清末民初铁路史话》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