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共休闲资源还给公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6:30 天津日报

  我国部分地区公共资源被侵占、滥用,甚至被肆意处置的现象时而有之:景区门票逢“节”必涨、美丽草原别墅遍布、自行车道悄然消失、宽敞马路为豪宅“让路”

  “五一”黄金周,乌鲁木齐市4家公园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此举赢得一片喝彩: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这些公园不但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公园的各种经营收入也因此迅速增加。政府一纸简单的“免票令”,竟能让公众、公园与政府三方实现共赢,这不由让人深思:还有多少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公共休闲资源,需要尽快回归?

  按说,公园本姓“公”,属公共资源范畴。依照普通人的理解,公园如同马路、街区,本应免费出入,随意通行,公众可自由享受公园带来的休闲乐趣。但现在,不少公园门票却在不断上涨,看似并不昂贵的票价,却挡住了市民“入园路”,即便许多人有公园情结,即便公园就在家门口。

  难怪,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外来打工者刘立军一家3口游完免票的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后,竟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来新疆3年多了,每天都要经过红山公园,这还是第一次进去。毕竟,全家花30元钱逛公园,对我们打工者来说,也太奢侈了。”而更多本可随时在公园晨练的市民,此前却因门票缘故,一年难得入园几次。

  其实,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公”字牌资源又何止公园?细数身边诸多事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公共资源被侵占、滥用,甚至被肆意处置的现象时而有之:景区门票逢“节”必涨、美丽草原别墅遍布、自行车道悄然消失、宽敞马路为豪宅“让路”。这些现象的出现,与一些经营者肆意追逐利益密切相关;而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共资源和公众利益的漠视,更助长了这种势头。

  公园免票,政府失去的不过区区几百万元门票收入,却能彰显出爱民、亲民的决心,换取无价的人心和公众的欢娱。时下,民生话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能否让公众最大限度地享用公共休闲资源,是服务型政府的努力目标和亲民的具体体现。乌鲁木齐市政府的公园“免票令”告诉我们,要让公共休闲资源回归公众,关键在于执政者能真正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情注民生。

  新华社记者 贺占军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8日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