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改革魂系创新——深圳市监察局走过不平凡的二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6:3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 记者 冯霖 通讯员 徐洪涛

  [今天是深圳市监察局二十周岁的生日。20年前的1987年5月9日,全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地方行政监察机构———深圳市监察局破茧而出。20年来,深圳市监察局承担着中央纪委、监察部要求的“为全国的监察工作总结经验、探索路子”的艰巨任务。]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与纪委合署办公的监察机关,深圳市监察局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在监察内容、监察制度、监察机制、监察方式和监察手段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查处违纪案六百多宗

  追缴违纪款五千万元

  20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损害国家利益,中饱私囊等等丑恶现象,也在这块国家“试验田”里萌生蔓延。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1987年5月9日,深圳市监察局应运而生。

  市监察局一成立就开展了反腐“三大战役”。1989年1月18日,深圳市举行首次“惩治腐败,廉洁纪律教育公开处理大会”,共6000人参加,八个受贿行贿人被公开处理。至1992年底,监察局共完成清理涉外经济合同48717份,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11万美元;查处建筑行业行贿受贿案件176宗,金融行业以贷谋私案件67宗,追缴赃款人民币1876万余元。经过努力奋战,在这“三大战役”,市监察局向全市人民交出了第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4年,在对原市规划国土局征地拆迁办主任石某的调查中,发现并查实其任职征地拆迁办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九次收受办事企业和人员贿赂合计人民币91万多元、港币近16万元等问题。

  2005年,对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员某进行的立案调查,查清了其严重违纪问题,对其作出了开除处分。

  据统计,1987年至2006年,深圳市监察局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665宗,处分监察对象703人,共追缴各类违纪款项人民币5323万余元。

  深入现场查政令实施

  一月百次督察“清无”

  2003年11月,市政府发文对城市郊野公园乱建工程项目的问题进行明令禁止,笔架山公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却置若罔闻,擅自决定和参与在公园内兴建门球场。市监察局进行立案调查,公园管理处主任王某、副主任文某分别受到撤职和记大过的严肃处分,有关通报引起了社会上强烈反响。

  2005年7月,市政府决定展开“清无”行动后,市监察局先后对现场执法行动开展检查60次,对区和街道办抽查或暗访116次。在检查中,市监察局不但严肃查处了某派出所两名干警参与阻扰“清无”行动中查扣黑网吧电脑等典型案件,而且发现34名公职人员非法改变住宅功能用于开店经营,随后逐个进行了,这些非法经营店铺全部停业关门。

  在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过程中,市监察局认真督查。查处了业主与有关人员互相勾结、骗取巨额转地补偿金的两宗案件,其中一宗弄虚作假多评估1266万元,一宗多评估190多万元。

  同年,针对“鼎太风华”、“悠然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不作为问题,市监察局对其中三名责任人进行了立案调查,给予了政纪处分。这是深圳市首次对行政不作为的问题进行政纪处分。

  2006年,就市规划局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有163个涉嫌违法建设图斑点的问题,市监察局迅速贯彻市政府部署,牵头对“查违”工作进行了强力督查,全市共查处责任人21人,对五个单位进行了处理。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市监察局一直致力于与市纪委一起继续抓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四项制度的完善。2004年9月8日,总部设在德国的透明国际组织,专门派出腐败指数总负责人约翰·兰斯多夫一行前来深圳亲身体验。在参观深圳市土地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后,客人惊讶地说:“真想不到,这在欧洲都还没有做到。”

  推行“五要素”“白皮书”

  启动电子网络实时监察

  为了有效地维护政令实施,监察局从成立之初就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行政监察工作暂行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等法规,之后,该局不断地完善行政责任体系的深度与广度。

  尤其在200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以来,市监察局通过建立行政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行政监督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整合了行政监督资源。将过错行为由原来的63种增加到108种,在责任追究中引入训诫、降职、辞退等多种组织手段,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仅从当年10月到2006年12月为止,监察局就进行了初查案件线索和实施行政问责120件,追究行政责任99人。

  监察局还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健全行政责任体系中职责设定、目标管理、行政监督、考核评估、行政问责的“五要素”,并开通“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系统”。

  2006年,监察局在公安、交通、环保、食品药品监督、城管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五部门创造性地试行“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按年度向社会公开这些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市监察局同样创造性地推出了群众网上评价制度,邀请市民通过上网、来人来函等各种形式参与到白皮书的落实评价中。

  实行电子监控,是监察局监督政令实施的又一种强有力“招数”。市监察局通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市31个部门239项行政许可项目的实施情况、197项监管难度更大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而“深圳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电子监管系统”的开通,则使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时限由316至385个工作日,缩短到1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时限由256至336个工作日缩短到105个工作日。

  据了解,深圳2004年前审批项目提前办结率仅为2.86%,2005年审批项目提前办结率上升为77.29%,2006年审批项目提前办结率达到80.4%。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信息办、国务院审改办四个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深圳电子监察技术经验。

  

根植改革魂系创新——深圳市监察局走过不平凡的二十年

  2005年1月4日,深圳市监察局牵头开发建设的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正式启动,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鸿忠(中)主持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谭国箱(右),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宗衡(左)等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

  

根植改革魂系创新——深圳市监察局走过不平凡的二十年

  2005年12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行政执行力建设暨廉政工作会议”,推出“1+6”文件。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谭国箱(左四)等市领导出席了会议。杨洪局长(左一)在会上作了《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和廉政工作促进责任政府、效率政府、法制政府、廉洁政府建设》的发言。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