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新战国要不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6:49 世界知识杂志

  李扬帆

  近年来,一种深受中国春秋战国历史影响的国际视角逐渐凸现,可以称之为“新战国(时代)”思维。这种思维的核 心在于:认为当代国际格局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强争霸格局存在形式上的相似性;通过对这一时代的集体回忆,激发中国 人积极参与列强争夺的决心和雄心;主张中国在这种格局状态下,采取“合纵连横”的古典战略。

  如在1990年代,有学者进行了这样的比附,他认为《孙子兵法》是“中国2500年前多极格局的产物”,“孙 子生活的时代与当代的多极趋势存在许多惊人的相似”,“在90年代,世界进入了一个与孙子生活的时代极其相似的多极时 代”。其实,这种“新战国”思维反映了国人强烈的潜在意识和愿望,那就是中国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卧薪尝胆,成为列强 之一。

  进入21世纪,在电子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人就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这种普遍存在的战国时代意识。如创建 于2000年10月的“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其名称不言自明地表达了对当代世界的认识。网络上的“新战国”说也一时 喧嚣尘上。一署名“秦国箭”的作者在“新旧战国形势图”中说:“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公元2003年 3月20日(指美国发动对

伊拉克的战争——本文作者注),世界进入了‘新战国时代’。战国时代,预示着一个帝国的诞生 ;新战国时代,是否也预示着一个帝国的出生?”另一帖子则更直言不讳:“中国注定成为战国时期的秦国来统一世界。”文 章说道:“中国就是秦国!美国就是当初的楚国,经济强大、军事强大,以‘民主自由’口号来挟天子令诸候,实为实现自已 永远的独霸,谋取本国最大的利益。”

  在假定当代世界是新战国以后,一些人不断为中国外交出谋划策:尤其倡导和美国之外的力量一起构成多极均势以制 衡之。比如,《环球》杂志2004年10月21日刊登的《“新战国时代”与中国外交抉择》主张:“在这一呈现出新的‘ 战国时代’特征的人类政治图景中,中国不仅不再是欧洲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需要防范的对手,反而成为需要联合对付霸权 的对象;而共处于‘民主国家’一堂的奉行新保守主义的北美霸权国家,却戏剧化地成为‘老欧洲’的政治敌人”,“中国应 该参与建立‘力量均衡’的秩序”。该文被广泛引用转载。

  的确,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典外交关系展现得最为辉煌的时期。天下一统之后,再也没有那样的精彩纷呈。 但是,以春秋战国时代比附当代国际关系,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从国家的性质上而言,如果用近代欧洲的独立主权、主权在民意识来套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恐怕难副其实 。

  第二,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言,春秋时期在尊王、崇礼的名义下,存在统一的意识和体制。当代世界并不存在这样的 意识和体制,这是中国历史的独特性。

  第三,从大国和小国的关系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对小国往往采取兼并的手段,直到秦国一统天下。而当代世界大 国兼并小国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不是霸权。

  第四,从国际关系发展的前景而言,“新战国”思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判断存在典型的命定论的意识。比如,坚信未 来可能存在一种力量统一世界,而美国是这种力量的表现。担心美国类似战国时期的秦国,实质上是把可能导致世界一体化的 力量比如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全球问题迫使国际合作等等现象等同于美国一统天下的力量。秦国是以武力一统天下的,其 后才有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等其他层次的统一和一体化。当代世界一体化其实是经济一体化,世界政治能否一统,目前尚 不到这样的前景。

  但是,“新战国”思维似乎为中国当代的外交战略找到了自己本土的理论基础。中国的历史具有启示的意义是毋庸置 疑的。但是,如果简单地拿历史进行类比或比附,并试图以此得出我们的战略的合理性,就会犯严重的时代错误。如果仅仅因 为形式上的相似,就由此推导出战略选择必须复古,国际形势必然重复历史等等结论,就是从意识上混淆了中国和国际的概念 ,混淆了古典和当代的概念,是缺乏国际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致命表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