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风沙源]图文综述: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20:2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记者郭长江)在中国北方,沙尘暴已经演绎成了另一个春天的象征。对于它的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沙尘暴更象是一个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的符号:惊叹号居多、破折号常见、省略号更趋于自然......难怪有人惊叹:沙尘暴,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穿越风沙源]图文综述: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绿与沙的较量

  

[穿越风沙源]图文综述: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沙尘暴中的太阳

  沙尘暴,远古既有之。古称“霾” ,指大风把地面大量的沙尘卷扬起来,使空气变得相当混浊,能见度大为降低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据研究,从公元前三世纪到新中国成立的2100多年中,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70次,平均每31年发生一次;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每两年发生一次;进入90年代以来,沙尘暴几乎年年发生,有时一年发生多次。沙尘暴形成有三种条件:大风、裸露的沙尘物质、不稳定的空气。西部地区是我国荒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属于世界上的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等四大沙尘暴区的中亚沙尘暴区,同时也是全球沙尘暴高频发生活动区。由于这里沙漠广布,丰富的沙物质为沙尘暴的灾害性天气提供了可能。随着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展程度的逐渐加剧,作为荒漠化主要标志和突发事件的沙尘暴的强度也在不断加大。我国的沙尘暴天气多集中在4——5月份。但从2000年开始,发生的时间有前移的趋势。因而,沙尘暴常常与春天相伴,只是它带给春天的既不是明媚的春光,也不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般的春意朦胧,而是遮天蔽日、让人灰头土脸的沙尘。

  

[穿越风沙源]图文综述: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和田境内的沙尘天气

  1993年至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连续七年发生15次特大沙尘暴。据估算,历次的沙尘暴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已达二十四亿多元。其中,两万五千人沦为生态难民、迁徙他乡,十七万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沙尘暴发生时间提前,频次增加,程度加重,影响范围直逼长江流域,危害触目惊心已成为规律。

  提起沙尘暴,不得不提一提宁夏、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曾经在岳飞的《满江红》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贺兰山,是我国一个年降水量150毫米的重要的分界线。以东,基本上是农耕区;以西,则是荒漠半荒漠区。由此,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因素,科学家将我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源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及草原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区;蒙陕宁长城沿线旱作农业区。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分类是否合理,单就每年这些地方的沙尘暴的高频发率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穿越三北风沙源》报道组的线路几乎涵盖了我国北方的主要沙尘暴源区。果然在三月底,采访组在翻越贺兰山,进入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时,遭遇到了今春以来本地最为严重的两场沙尘暴。随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区的库尔勒和和田地区也遇到了首场最为严重的扬沙浮尘天气;在河西走廊赶上了玉门市今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沙尘暴的尾巴。只是由于天气突变的原因,在祁连山脚下、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干旱区——民勤县,采访组看到了行程12000公里以来最蓝的天和最灿烂的阳光。它也从一个侧面再次验证了我国主要沙尘暴源区的客观存在。

  

[穿越风沙源]图文综述: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狰狞的沙丘

  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天灾,还是人祸? 人祸。是人类对生态环境无休止、肆无忌惮地掠夺。沙尘暴,难道带给我国北方的都是祸?答案未必如此。诚然,沙尘暴所经过地区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沙尘暴同样也起到了任何机械力量所无法起到的搬运功能:诸如,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中原的沃土。甚至连东亚某国一方面在叫嚣沙尘暴对它们的影响,一方面却在窃喜:由于该国的土壤成分含酸性较高,并已经造成了土壤有效成分的退化;而沙尘暴中的沙尘物质则含碱性较强,对于其本地的土壤成分起到了天然的改良作用,这是无论花多少钱都难以办到的!不仅如此,我们在这次采访中,惊喜地发现:在新疆自治区的和田、巴州和哈密地区,当地的主要领导都开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林果业的过程中,合理避开沙尘暴对座果率影响较大的周期,在规划和发展林业、农业生产收获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说明了人们在认知沙尘暴危害的过程中,所受危害地区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如何利用沙尘暴造福于本地的新发现、新尝试且正结出沉甸甸的果实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提出了“人退沙退”的新思路,妥善安置牧民生活,并提出了“退休牧民”的新理念,使当地被践踏多年的脆弱的草原生态得到了喘息和初步逆转。

  如果有人认为:可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消灭沙尘暴,无异于痴人说梦;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不久前断言:人类要正确地善待自然、改善生态环境,但并不等于要制止沙尘暴,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现象。我们只有客观地、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沙尘暴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扬长避短、迎难而上,才能够使我们的防沙治沙工作更趋于科学、客观、合理,才使得我们沙尘源地区的经济发展健康有序地发展。

  沙尘暴,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