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妈妈”王端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2:08 哈尔滨日报

  5月13日,又是一个母亲节。我不由得想起“妈妈”这个称谓。

  据说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呼唤母亲的声音几乎都是相同的———“妈妈”;不同的民族,人在痛苦难忍时的呻吟或呼救都是“妈啊……”。

  笔者上初中时学了几个俄语单词,到现在大都忘记了, 但“妈妈”这个词总还是记得的。后来在一旁听孩子们学英语,也能听出“妈妈”的发音。歌表演《吉祥三宝》中那个蒙古族小姑娘用那甜美的童声唱道:“阿妈……”,亲切而悠扬的歌声真的让人荡气回肠。

  不同民族的人尽管语言不同,但他们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时,当听到“妈妈”这个发音时的情感会自然地发生融会与共鸣。时任凤凰卫视台节目主持人的杨澜在美国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谈到自己出身在河南省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但他的妈妈很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香港,到美国,成了世界名人。

  “你12岁那年如果不出去读书结果会怎么样?”杨澜问。

  看到这,电视观众多会猜想崔琦一定会这样回答:“我永远成不了名,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

  可是,崔琦的回答大大地出人意料:“如果我不出来,在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杨澜也流泪了。她这时多么希望聘请的两位美国摄影师能推出近景,来一个特写镜头。让杨澜吃惊的是,在审片时真的出现了这一特写镜头。杨澜问摄影师:“你们听不懂中文,怎么会拍下这感人场面?”美国人回答:“你们不是在谈论妈妈吗?在全世界‘妈妈’这词是相通的。”

  “妈妈”,这个称谓是神圣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用这个词表达着对慈母的一片爱心,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