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世遗申报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2:25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陆烨垭

  曾小琴 谢向明 文/图

  核心提示 胡大新的人生轨迹,在9年前的一次培训上,彻底地被改变了。

  1998年3月,作为永定县博物馆馆长,他到福州参加培训。在和省文物局的人聊天时,得知武夷山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时心里一震”,作为研究土楼20多年的专家,他觉得永定土楼符合申报条件,完全可以去试试。

  回到永定后,胡大新马上向县领导建议并获认同,一场“世遗申报战”就此打响。接下来的生活充满戏剧性,由于保护土楼,要拆除周围一些不协调建筑,胡大新经常接到恐吓电话,有好几次还差点被群众拉下车围攻。

  可喜的是,经过解释,民众渐渐自发加入保护队伍,今年初,福建土楼成为我国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唯一申报项目,正式向联合国申报。

  从1999年申报“世遗”至今,群众是如何自发打响土楼的“世遗申报战”的?福建土楼申报“世遗”如果成功,又将给当地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本报记者日前前往永定采访,试图以永定土楼为例,向读者展示这场长达8年之久的福建土楼“世遗申报战”。

  

福建土楼“世遗申报战”

  永定初溪土楼群

  政府“申遗”的八年抗战

  “如果说以前的工作是想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保护好,那现在要系统、科学地保护。”

  不识土楼真面目

  从1999年至今,福建土楼申报“世遗”历经了8年光阴。

  永定土楼研究专家胡大新,亲历了申报“世遗”的全过程,永定土楼的申报文本就出自他之手。

  现任永定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永定客家土楼文化研究会会长的胡大新,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开始奔波在永定各大土楼群中。尽管已59岁,但在土楼环境保护整治中,他仍身居要职,每天作为专家现场指导。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因为在博物馆工作,胡大新就开始从事土楼的考察和研究。“但那时,人们的目标是脱贫,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是项被人忽略的工作。”胡大新微微一笑。

  在改革开放之前,永定县几乎全是生土建筑,就连县政府大楼、医院、学校都是。农村居民更是把土楼作为传统的居住形式,对于世代居住在土楼的永定客家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不识土楼真面目,只缘身在土楼中”。

  从历史文化名镇开始

  土楼价值被挖掘和肯定,胡大新依稀记得是在1998年。

  当年3月,他正在福州培训,和省文物局的人聊天得知,武夷山正在申报“世遗”,同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也正在开展。“我一听,心里一震,永定土楼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回来后,他当即把想法报告给县领导。县里立刻达成共识:永定土楼申报“世遗”就从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开始。1999年,永定县湖坑镇的洪坑村内建于明清年代的洪坑土楼群,被评上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让我们第一次感到土楼的价值被认可。”胡大新说。

  同年,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家罗哲文和郑孝燮参观考察漳州南靖土楼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这初步符合申报“世遗”条件。随同的省文物局专家当即打电话给胡大新,让他也赶紧着手准备申报报告,“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申报‘世遗’的信心”。

  因为平常工作的积累,历经一个月熬夜奋战后,胡大新写的申请报告出炉了。“如果说以前的工作只是想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保护好,那么现在,则需要在对这些东西进行更加系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完好的保护。”

  以福建土楼之名

  2000年4月,省长办公会议正式确定,把永定、南靖和华安三地联合起来,以“福建土楼”的名义联合申报“世遗”。

  然而,就在大家鼓足劲头想拿下“世遗”之时,正赶上2002年联合国申报“世遗”改变了“游戏规则”。原本没有名额限制的“世遗”项目,变成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个。试想想,全国有100多个项目在等待排队,如果按照新规,大家都成功的话,就得等上100多年,这竞争该有多激烈!此后几年,胡大新每天都在“翘首以盼”,保护工作也每年都在巩固提高。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胡大新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对土楼保护态度的变化。为了对土楼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保护,2001年,永定县决定对与土楼景观不协调的周边建筑予以拆除。当时,大家很不理解,“我几乎天天接到恐吓电话。”胡大新回忆说,甚至有一次,要不是他动作快一步,还差点被一些人从车上拉下来围攻。

  可是现在,胡大新每到一座土楼,向大家讲解土楼保护常识时,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环境变好了,大家都受益啊!”

  民众的自发保护之路

  “真的要感谢我们的群众,土楼申报‘世遗’,他们功不可没。”

  “百日行动”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每天早上8点钟,“永定圆楼之王”承启楼前,就已开始了一天的繁忙。这正印证了永定客家土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肇庭的话:“申报‘世遗’,这已不仅仅是永定客家人的事情了,从县到市到省再到国家的专家和领导都高度重视,已经上升到民族利益的高度。永定县政府已把它定为第一号政治任务,领导和群众早已做好了‘百日行动’的决心和准备。”

  现场,村民们有的除草、刷墙,有的捡垃圾,有的清理河沟,还有的正在拆除周边不和谐的建筑物……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乡村干部也一个不少,安排完具体工作后,也扎根在群众堆中埋头苦干。

  “反正都是自己家里的事情,有需要叫一声,大家都会来帮忙。”今年65岁的江阿婆一边清理河沟,一边乐呵呵地说。虽然他们这些老人对“世遗”还不太了解,但感觉能为家乡增一份荣誉,即使要到晚上6点多天黑才收工,也不会有怨言。

  此次的“百日行动”,每个申报的土楼或者土楼群,都有专门的领导挂口。“我们打算住在这里,现场办公呢!”县人大副调研员熊竹兰笑着说。

  民众筹钱

  解决资金难题

  民众对“申遗”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自发清理环境上,而且在政府保护资金最紧缺之际,当地民众也是你一点我一点往里凑。

  据张肇庭介绍,近8年来,永定县共投入了1亿多元(不包括省里的补助),这对于永定来说,是个不大的数目,当年县里的财政收入仅有1.2亿,而2006年财政收入也才升到6亿多。

  因为资金紧张,2001年,政府还向全县的干部和职工借款筹钱申报“世遗”,一般的员工借500元,科级干部借1000元,处级以上干部借3000元,统计下来,共借了800多万元。一直到2004年,政府借的这些钱才全部还清。除了借款以外,不少干部员工还纷纷踊跃捐款,当地的华侨也主动出资,暂时缓解了“申遗”前期的资金难题。

  “真的要感谢我们的群众,土楼申报‘世遗’,他们功不可没。”张肇庭感慨地说。

  符合“世遗”5条标准

  “正是因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且保护完整,这次福建土楼才有机会拿到‘世遗’的入场券。”

  据了解,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永定土楼已相当普遍。现存土楼2万多座,有方形、圆形、八角形、日字形、一字形、殿堂式围楼、府第式方楼等30多个种类,分布于永定各个乡镇。

  土楼除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通风采光、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环保节能等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多方面的功能。祖堂常是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会、演戏的好地方。楼楼有门坪,既可作为休闲和举行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又可晾晒农作物、调节阳光等。其他建筑物,如水井、浴室、厕所、牛栏、猪舍、磨房等,也一应俱全。

  “正是因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且保护完整,这次福建土楼才有机会拿到‘世遗’的入场券。”福建省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福建土楼是汉民族客家民系形成并创造特殊文明的标志物。根据文物专家的对照分析,福建土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6条标准中的5条:其一,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其二,福建土楼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和重大社会变迁与动乱中,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基础之上的建筑艺术成就和历史见证;其三,现在所申报的福建土楼是广泛分布于中国福建、江西和广东一带,一种独特优美生土民居建筑艺术杰作和体系的杰出代表;其四,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和“风水”建筑规划学说,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互相可持续依存,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其五,福建土楼的形成与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民族大迁徙相关连,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文明的发展史、蒙古帝国的历史有关。

  “世遗”究竟能带来什么?

  武夷山还未被批准为“世遗”时,一年的旅游收入才2000万元;而1998年申报“世遗”后,一年的收入就突破1亿。

  “说白了,当时专家建议申报‘世遗’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世遗’是什么东西。但是凭直觉,这应该是个不错的荣誉,加入了之后或许国家能多拨点资金下来,对我们肯定有好处。”张肇庭坦言。

  如今,在张肇庭看来,如果“申遗”成功,肯定对永定县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推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中,最直接的莫过于增加永定土楼的含金量,带动当地的旅游事业,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武夷山就是个令永定无比羡慕的例子。张肇庭仍然记得1997年,武夷山还未被批准为“世遗”时,一年的旅游收入才2000万元;而1998年“申遗”成功后,一年的收入就突破1亿。“真的是数钱都数到手软啊!你说,我们能不羡慕吗?”

  “但是‘世遗’和旅游始终是一对矛盾,如何妥善地处理这对矛盾,我们会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来实施。”张肇庭说,我们将从积极的角度,采取限制人数、定期检修等办法,按照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有计划、科学地推动土楼的保护工作,做到保护和旅游在矛盾中统一。

  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身居文昌楼的黄素花,听说朝夕相处的土楼,已列入申报“世遗”的名录,这位三十来岁的少妇,虽不明白这以后能为她的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内容,但她知道,通往漳州、龙岩的泥土路已开建,不久后将变成宽宽的水泥路;土楼群内,工人们正往四周种上三角梅及其他绿化物,环境大大改善……假如申报成功,素花憧憬着,土楼的知名度将提升,她的家乡也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