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在森: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5:20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日前,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村对均田后预留的十几亩机动田进行叫行,2亩一块,低的14800元,高的叫到16800元,这一惊人地价让周围四乡八疃的乡亲嗟叹不已。大黄埠村农民叫地不是建企业,而是搞设施栽培——上樱桃西红柿高温大棚。制造这一新闻的是该村支部书记、镇水利站站长——范在森。

  几年前,大黄埠村曾是全镇最穷、最乱的一个村。为扭转该村的落后局面,镇党委找到时任镇水利站站长的范在森做工作,动员他回村兼任村支部书记。那时,范在森正搞建筑,在平度、潍坊等地有多处工程,资产上百万元,还在镇上盖了楼房。对于回村里当支部书记,妻子极力反对。范在森却没有犹豫,而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党委的要求。

  为了集中精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范在森把建筑工程全部转让给了别人。在经过一番深入调查考证之后,他决定从引进大棚栽培技术入手,带领村民走发展高效农业的路子。范在森动员村委成员带头每人建了一个大棚,加上动员亲朋好友建的,当年共建起了10个西瓜大棚。为了把大棚管理好,范在森自己掏钱从寿光聘请了技术人员给大棚户讲解种植经验,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还经常组织这些人到外地参观学习。一年下来,10个大棚棚均收入1.2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群众的建棚热情,第二年全村大棚个数迅速增加到80个。

  在引导村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范在森还积极进行试种新品种的尝试。2002年,在他的号召下,村里上了40个樱桃西红柿高温棚,由于樱桃西红柿的经济效益更好,当年单棚收入都超过了2万元。群众尝到了发展高效农业的甜头,纷纷争着建大棚,去年,大黄埠村仅樱桃西红柿高温棚就上了320个,不少户上了两个,棚均收入3万多,36户年收入超过7万元。今年,全村各类大棚发展到了580多个,原来外出打工的全部回村搞起了大棚种植,村里除了年老的全部上了大棚。

  实践中,范在森深深体会到了实行标准化生产的价值,他规定村民在大棚种植中,不准超标使用化肥、农药和植物生产调节剂,一律用防虫网预防虫害,用农家肥、有机肥增加肥力,保证生产出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由于大黄埠村生产的西瓜、樱桃西红柿无污染、绿色程度高,总是被提前抢购,并且直接销往全国各大超市,价格比周围地区高20%以上。

  第二年,大黄埠村500亩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获得平度市首批“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称号”,生产的樱桃西红柿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同时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效益带来轰动。现在的大黄埠村已经成为明村镇的标杆村、示范村,去年7月,首届青岛明村西瓜节在明村镇大黄埠村召开。以大黄埠为中心的10000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大黄埠村的带动下,明村镇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银色风暴”,当地农民争相发展高效农业,放眼望去,田野里一排排塑料大棚像一片片大海泛起的层层浪花,银光闪闪,巍巍壮观。

  李培强 耿金生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