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挖“穷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5:36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党员和村民写信“催”回带头人,村支部带领大家———

  ■本报记者郭燕 樱桃成熟的季节,记者刚走到华蓥市华龙街道柏木山村村口,就看见村民袁仲淑在树上摘樱桃。她说,种上经果林,一年收入近万元。这一切,缘于有一个好的党支部。

  柏木山村村级经济薄弱,12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还欠账2.3万多元。村民着急了,全村党员和村民给远在西藏做生意的罗孝友写信,希望他回来带领大家干。罗孝友犹豫再三,最终放弃每年可以挣近4万元的生意,回到家乡。1995年底,罗孝友当上村支书。

  “‘烂摊子’不可怕,只要找到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就有出路。”罗孝友和村两委人员走访群众,找准贫穷的根子:班子无力,管理无序,发展无方。

  村两委从自身建设做起,放弃财务报销签字权,建立“‘村官’报账,村民签字”制,同时公开村务社务,接受群众监督。

  修通公路走出大山,是柏木山村祖祖辈辈的夙愿。钱从何来?恰逢广邻高速公路建设,征用柏木山村土地时付了补偿费,村里准备用一部分来修建公路。有群众不理解:别的村都分了,我们为什么不分?罗孝友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的意见终于统一到修路上来。

  路通了,村支部决定建观光农业示范村。村民向世成担心果子卖不出去,说啥也不同意栽果树,村干部帮助栽好的树也被他拔出来甩掉。村干部带头承包20亩土地,种植大枣、柚子等经果林。党员唐亚锋也站出来,在自己的地里种上枇杷,还修建堰塘搞起养殖,建起了柏木山村第一个“农家乐”。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村支部成立经果林协会,提供种苗、销售、技术培训等服务。全村有生态林3700亩、优质经果林826亩,发展养殖专业户18家,建成农家乐8家,逐步建成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村。

  昔日的穷山村逐步走上富裕路: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近4万元。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