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催生三元“首都品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7:33 北京日报

  “喝了几十年,还是选三元。”打开电视机、收音机,葛优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就会冲进你的耳朵。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张北京牛奶公司的奶票会让全家人兴奋好几天。时光荏苒,奶票留在了老北京人的记忆中,但三元作为北京人心中的牛奶象征,一直在为市民提供着优质产品。

  “严把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是三元这座有50年历史老厂成功的秘诀。”北京三元食品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陈历俊谈起三元的质量,首先提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食品企业要凭良心生产。牛奶的品质由原奶决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三元三次收紧原奶质量控制关,用‘欧盟标准’打造出了具有‘首都品质’的牛奶。”

  现行的牛奶国家标准是1986年颁布的,很多当时并不引人注意的指标现在都成了关系食品安全的大问题。国家标准不完备,怎么办?三元三次提升标准,确保了食品安全。

  第一次是在1998年,当时的奶厂都实行国标的按级论价,而三元却要“按质论价”。一字之差,里面有什么不同?原来,定级论价检查的指标都用区间值表示,例如脂肪含量在3.2—3.4定为一个级别,3.4—3.6又为一个级别。一些奶农为了“增收”,向优质奶中掺水,使脂肪含量保持在高级别的低限,靠增加分量多卖钱。但“掺水奶”却使消费者受了损失。三元按质论价,将蛋白纳入计价体系,且将级别差缩小,鼓励奶农交好奶,脂肪、蛋白等指标每一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导致价格不同,奶越好价越高。奶农们算下来,不掺水的奶比掺水的卖钱还多,也就不再掺水了。奶源品质的提高提升了成品奶的质量,三元的第一次提升标准行动取得成功。

  随着人们对抗生素认识的提高,解决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被三元管理者提上了日程。1999年,三元将抗生素残留纳入计价指标,拒收含抗生素的奶,开始了第二次质量标准的提升。“牛奶中有抗生素残留,意味着产奶的牛是病牛,这样的奶三元不能要。”陈历俊说,有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并导致过敏体质的消费者过敏,轻则身体不适,重则可致人死亡,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三元所希望的。

  如果说前两次质量标准提升是建立在被动防止危害上,那么2001年底将体细胞指标纳入质检标准则是主动预防性的。奶牛最普遍的疾病是乳房炎,这种病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其中隐性乳房炎没有发病症状,只是牛奶中体细胞增多。牛得了隐性乳房炎相当于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现有国标,这样的奶不能说不合格,但肯定不是最好的,三元不用这样的奶。RJ179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