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今天开展 记者昨日先行探营 你听,聋哑女在用“身音”唱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8:50 上海青年报

  今天,为期6天的“2007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将于浦东展览馆拉开序幕。据了解,展会共设置了七大展馆,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荷兰、德国、新西兰、日本、奥地利等11个国家的精彩作品参展。昨天,记者先一步感受到了科学与艺术融合所带来的奇妙体验。

  顾卓敏

  聋哑女孩用“身音”唱歌

  “咚,咚……”低沉又有些怪异的声音,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声音是用科技手段取自母体,随后加以放大,与胎儿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十分接近。这是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师生完成的展品《籁》。“籁是古人心目中的高妙之音。”该项目的指导老师乔迁表示,“这次,我们通过天籁、地籁、人籁三部分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了解了这个作品的创作初衷后,记者的内心从惊讶转化为了强烈的震撼。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歌唱”的梦想。一个15岁的聋哑女孩王玉秀借助它奏响属于自己的音符,“唱”出自己的音乐。数码艺术家们通过采集她手脚、嘴巴、呼吸、心跳甚至眨眼等人体声效,用计算机重新剪辑编排,加入多媒体效果,合成了一首极富动感与节奏感的乐曲,让她用“身音”演绎了一首自己的“歌”。

  老外设计脸谱会表演

  在“京剧变脸”装置前,记者看到张飞、孙悟空、鲁智深、关羽、包公等12个代表了不同风格的传统京剧人物。

  仔细端详后,在半圆的投影屏上,有一系列白描的京剧人物造型在变换闪动,记者随即用手指在触摸屏上依样画了起来。当记者大致画出轮廓后,脸谱立即由白描效果演化为真人秀,并为记者唱上一小段经典曲目。同时,该脸谱人物的文字介绍也会在屏幕的相应位置显现。更有意思的是,当记者与“张飞”对视后转向旁边时,“张飞”也跟着把头转了过来,看向记者。

  更让记者意外的是,作者是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飞苹果”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记者介绍,“我对京剧非常有兴趣,希望用这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让年轻人在亲身体验中激起对国粹的兴趣。”

  几分钟看百年环境变化

  这次展会还引进了很多国外展品,在“国际馆”充分感到互动乐趣的细胞在燃烧,感受到地球的和谐生活。

  来自新西兰的《和谐》采集了100年来全球的各种气候信息,游客进入展区后躺下,即可仰望球幕,在短短几分钟内观看100年来全球的环境变化,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多么重要。该作品作者艺术家JanineRanderson告诉记者,“希望参观的人们在不断的影像变化中意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荷兰的《StalkShow》,将虚无世界的社会经历与物理空间的社会经历联系起来,把互联网当作一个社交空间。在网络摄影机和无线互联网络的帮助下,数个参加者的现场视频图像和叙述在同一个场所的大发射屏幕上同时出现,干扰投射出“注意”面孔。

  【链接】

  各个主题馆先睹为快

  ●“院士画廊馆”为人们提供了与院士零距离互动对话的机会,借此可以欣赏到院士们独特的气质。

  ●“科学发现馆”将人们带入神秘奇幻的由动感化学元素周期表组成的微观世界,感悟数字与美的特殊生活。

  ●“科学探索馆”使人们以物理的眼光看纷扰的大千世界,感知同步辐射光源的灵魂之美。

  ●“创意设计馆”将牵动观者的每一根传统京剧文化的互动神经,可以领略到工业、动漫及环境景观等设计引领未来的魅力。

  ●“科普艺术馆”通过声之博览三部曲的奇异生活,游历和感受科学与艺术的互动与融合。

  ●“科学与艺术教育在学校展馆”探索科学教育中的艺术之美,艺术教育中的科学之路,展示的作品是进入现代通识教育的极佳路径。

  ●“国际馆”引进了很多有意思的国外展品,现场让人充分感受到互动乐趣的细胞在燃烧,感受到地球的和谐生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