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效农业怎样扎根戴庄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9:11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位于句容最南端,与溧阳、溧水交界的天王镇戴庄村,原来是镇江茅山革命老区最为贫困的村庄。到2003年,该村年人均纯收入仅3400元。2004年,在省老促会常务理事赵亚夫和镇江农科所科技人员帮助下,戴庄村利用本地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始发展高效有机农业,至2006年,全村已有345户(占农户总数36%)参与了桃树、茶叶、牧草、畜禽、大米、蔬菜、草莓等有机农业项目生产,已投产的项目地块,较过去增加收益3至4倍,去年全村有200多户年增收5000元,50多户年增收万元,最高的年增收3万元。专家称道,“戴庄模式”成为全省丘陵山区开发的一个典型。

  春暖花开时,记者来到句容瓦屋山麓的戴庄村。一进村子,山野农家那张张热脸透露出春的信息:

  今年春播,戴庄村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增至523户,这说明,全村60%的农户走上了农业高效之路。而戴庄村这4年走过的路子,对那些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如何通过高效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或许有些启示。

  拨亮“一盏灯”:培养科技示范户

  山冲种水稻,岗坡种山芋,一直沿袭下来的种植习惯捆住了戴庄农家的手脚。丘陵山区的农业结构怎么调?2004年,村里首先下功夫培养科技示范户。白沙自然村的杜中志在镇江农科所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成为全村最早在自家承包地上种有机桃树的示范户,3亩桃树一年获利1.6万元,有机桃园里养的1000只草鸡加上草鸡蛋又获利2万多元。而且,他还是全村首批种植有机水稻的示范户,去年种有机稻获利6000元,秋种时又带头在村上种了11亩青花菜和荷仁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杜中志的示范成果打动了其他农户的心,去年白沙自然村已有70多户农民种植有机水稻、蔬菜和桃树,共有400多亩。随着有机农业项目的增多和扩大,这样的示范户已遍布各自然村,除果树、茶叶之外,养羊、养鹅,种青葱、荷仁豆、青花菜,种草莓的也不在少数。去年这些示范户获利大多在3万元以上,在众多村民中产生较大反响。全村很快形成6个示范片,有机栽培总面积600多亩,高效农业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

  一场“及时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有机农业科技含量高。为使农户尽快掌握种植养殖技术,村里把培训班办到了村民组,办到了示范户,10人、8人的培训班照开。稻鸭共作的示范户毕庆安住在离村较远的山坡上,科技人员上山将培训班办到了他家里,专门送去了稻鸭共作教学片VCD光盘。山里村民文化程度低,镇江农科所的同志利用当地的事例,编成通俗易懂的教材和幻灯片,用放幻灯的形式讲课。村里还编印了《桃树栽培技术图说》和《草莓栽培技术图说》等小册子,分发到各家各户。作物生长季节,科技人员还到各示范片区巡回指导,发现问题,直接在现场解决,帮助农民尽可能减少失误,确保示范成功。同时,村里专门编印了“农户小报”,结合农事季节,刊登农技问答,每期300多份,分发给有机栽培农户。去年村里举办培训讲座25次,听课农民有800多人次,村民们称科技讲座是给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播了一场场“及时雨”。

  撑起“一把伞”:建立农业合作社

  随着有机栽培农田面积的逐年扩大,戴庄村农民对联合生产、联合销售,以及技术、资金支持的要求愈来愈强烈。2006年2月18日,省内首家有机农业合作社——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正式挂牌,第一批入社农户152户。社员除以专业(暂设稻、菜及果、畜两个专业)分组外,主要以自然村为单位分组活动。入社农户的有机水稻、蔬菜、桃树生产和产品的销售,全部在合作社的组织、指导下进行。当年合作社组织农户新增果园770亩、茶园100亩、蔬菜660亩、有机水稻660亩,果茶园散养草鸡5000只、鹅5000只,波杂一代种羊发展到70头,超额完成了全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计划任务。新注册的“野山小村”牌越光大米,经农业部南京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42项指标全部符合有机食品规定要求。去年底合作社在上海、镇江等地组织有机米展销,卖到10至15元一斤。目前,合作社有机大米加工厂正在建设中,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日本佐竹精米加工设备,今年7月就可竣工,9月即可生产新米上市。合作社去年底还添置了一台清淤机,对全村近80个塘坝逐个清淤,扩大蓄水容量,缓解高效农业用水紧缺的状况。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上,都说“合作社像是给我们撑起一把伞,搞有机农业更定心了!”

  本报记者 石开西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