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谐同创辉煌:云南残疾人事业发展回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9:36 云南日报

  残疾人问题的提出始于20世纪初,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残疾人事业被当作“光彩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广大残疾人也和全社会一起共享到了改革发展成就。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根据2006年4月1日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云南省各类残疾人总数为28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为6.46%。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残疾人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努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始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度重视多措并举

  残疾人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近20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2006年11月,省委书记白恩培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他强调,要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指出,残疾人事业是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残疾人、重视解决残疾人问题,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程度。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建立了有云南特色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业务体系,各族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十五”以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在康复、就业、教育、扶贫和维权等主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

  随着云南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优生优育、计划免疫、补碘、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脊髓灰质炎等传统致残因素得到控制,有效地预防了部分残疾发生。从1988年以来,云南省共有 22.65万盲人通过白内障复明手术重见光明。通过开展肢体残疾矫治手术、精神病综合康复防治、聋儿语训等重点康复工程,50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十五”期间,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以统筹考虑和安排,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十五”期间,我省分别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云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以及《云南省残疾人优待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充分保障了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教育和维权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十五”期间,为使广大残疾人共享和谐社会发展成就,我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仅省政府就投入将近两亿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

  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残疾人体育铸就“云南现象”

  从2003年起,省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加快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超过100个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省级财政还为长江新里程计划——贫困地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将近600万元,完成了57个县的设备配置,使得全省基层残联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服务能力得到增强。目前,省、州市、县三级残联已经全部完成换届工作,各级残联共有残疾人工作者近2900人,还有约3200名联络员分布在全省3943个村委会残疾人协会(小组)开展工作。在全省923个社区中,已经有超过90%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专职委员561人。通过建立各级残联网络,全省有超过300名残疾人被收录进省、州市两级优秀残疾人人才库。省残联成立了5类专门协会,各州市残联都建立了相应的专门协会,以便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目前我省已经发放残疾人证近70万本。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我省各地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全省已经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1600多个,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近5万人,助残行动参与者达2万多人次,产生了600多个助残先进集体和600多位先进个人。

  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残疾人体育铸就“云南现象”

  云南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是云南残疾人事业的一个缩影。

  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云南,是残疾人体育运动成绩和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茅,在一系列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绩,被中国残疾人体育界称为“云南现象”。

  自从我省残疾游泳选手武云虎在1988年汉城残奥会首获金牌以来,云南选手在所参加的历届残奥会上共获得13枚金牌(游泳11枚、射击2枚),为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和残疾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

  云南省的残疾人体育事业与其他兄弟省区市一起起步和发展,1984年我省只有两名选手入选中国残疾人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七届残奥会,获得一枚银牌。当年还在昆明举办了云南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从那以后,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目前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整体水平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我省残疾人游泳项目在国内可谓一枝独秀,一批优秀选手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1988年,我省优秀残疾人游泳选手武云虎在韩国汉城的第八届残奥会上,一举获得男子A1级100米蛙泳和200米混合泳两枚金牌,并且打破这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我省选手熊小铭、田恒恒和黄炜又获得游泳和射击的4枚金牌。2003年9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由116人组成的云南代表团参加了7个大项目的比赛,经过顽强拼搏、出色发挥,获得金牌总数(51枚)和团体总分(1051.5分)两项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如今,以王晓福、李鹏为代表的一批残疾人游泳新秀,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水平。自从1984年我国恢复残疾人体育运动以来,云南仅残疾人游泳选手20年来在残奥会、世锦赛、远南运动会和全国残运会上获得的金牌就已经超过200枚,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一枝独秀。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发达、竞技体育水平在国内名列中下游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能在残疾人体育事业上独树一帜,长盛不衰,这在中国残疾人体育界被称为“云南现象”。

  再过两天,全国瞩目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将在我省揭开大幕。这是全国残运会第一次在西部省份举行,同时也是历史上比赛设项最多、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全国性残疾人运动会。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的顺利举行,必将推动全省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进步。

  本报记者 方学良(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