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时鲜”可以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12:40 新闻晚报
□撰文阿朱

  喜欢吃蚕豆,尤其是青皮绿玉的本地蚕豆。本地蚕豆生得小小巧巧,一只豆荚里一般不会超过两粒豆,豆荚摸上去也比较糯。不像现在流行的日本豆看上去野野的戆头戆脑。本地豆剥出来后也是玲珑的,豆壳碧绿生青,手感比较绵软;豆肉如温婉的绿玉,细嫩;本地豆比较娇气,要好好待伊。剥出来要马上开油锅炒,否则,皮会老的;炒的时候也不能“穷炒阿二头”,否则,皮也要老的。将油锅烧到七八分热的时候,放入葱姜煸香,再将豆顺着锅身轻轻滑入,轻轻翻,放半碗水,本地烧法还加稍许糖。加盖,烧开后就可以出锅了。

  蚕豆也是时令菜。如果说,春笋还带着几分春寒料峭;荠菜、马兰头、香椿头是春暖花开的味道;而蚕豆上市的时候,夏天也就快到了。尽管如今的暖棚可以不分四季供应黄瓜番茄,但蚕豆的时令味道还是很足,常常是几天前还看见菜市场门口遍地的蚕豆摊,也不拿它当回事,可不过几天功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常常会后悔着没乘着多时享受,再想尝,只好等下一年了。人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但时鲜菜总是给你盼头的,等着盼着再一次会面,平常而快乐的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只是,如今无论是菜市场还是饭店里,本地蚕豆不多见了。几日前和阿牧几个在朱家角一个叫“水岸”的地方吃到过一碟。一行人到朱家角的时候暮色已近,游人少了,饭店门口拉人的多了:进来吧,能看见河水的,还都是时令的小菜。走入这家店是因为名字特别,也没有拉人进店的急吼吼腔调———这才是小镇的气质,优哉游哉的,急啥啦?是你的走不了,不是你的急出乌拉也没用。

  “水岸”二楼靠窗的位子类似亲水的平台。底下是潺潺的水,由近及远地望过去,水面上满是红灯笼的倒影,顺着蜿蜒的河水延伸着,一直到小镇的深处;河对面窗户看进去,像是有一户人家正在挑灯赶制熏青豆,不经意那股带点烟火气的豆香会飘过河面;拂在脸上的初夏软软的凉风,很惬意。朱家角去多了,点来点去也没啥新花头。“旁边鱼”冷了,老板一边机灵地端回去,一边大声让厨师重新做一盆。鱼很快又上来了,知道厨师最多也不过将冷鱼重新回回炉。炒螺蛳有点咸,还放了太多的蒜,倒把原来新鲜清淡的河鲜味冲淡了去;一锅鸡汤太多油,还有点混淘淘的,不是小火慢慢炖出来、看上去清汤光水、实则鲜香无比的那种。一定不是本地厨师!叫出来一问,果然,是个山西到这里来打工的小伙子。不过,这个山西小伙子最终没有糟蹋那碟老板隆重推荐的蚕豆,一碗真正的本地蚕豆:不咸不淡,火候刚刚好;有一点点甜味,刚好去掉了蚕豆的青涩味。连皮嚼了,很水嫩滑爽的,很鲜洁,不用吐壳,也没有老碴碴的感觉。

  “不时,不吃”,不合节令的东西不要吃。这孔老夫子教书育人之余,对吃也蛮有体会。想必也一定喜欢菜的时鲜味。只是孔老夫子没有料到,如今有了冰箱,“时鲜”的辰光可以无限地延长了。譬如将蚕豆买了来剥好了放入冰箱,想“时鲜”了,就拿一包出来尝尝,煞煞馋痨虫。只是不懂,这冰得木乎乎的蚕豆还算不算时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