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贸易咖啡”的味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04:39 东方早报

  拉丁美洲的咖啡种植者有福了,在如今的美国,喝“公平贸易咖啡”(FairTradeCoffee)正在成为时尚。一干美国佬儿愿意为他们喝的每一磅咖啡多掏将近一倍的价钱,不是因为他们觉得“便宜没好货”,只是为了实现“公平贸易”。

  4月下旬,《纽约时报》将“公平贸易咖啡”的故事刊登在时尚版上,在此之前,专营“公平贸易咖啡”的咖啡馆早已从纽约的富人腰包中赚了个钵满盆满。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费国,每年全世界咖啡产量的五分之一被美国的男女老少咕咚咕咚地喝下了肚子,拉丁美洲则是美国最大的咖啡供应地。

  美国进口咖啡的价格一般在0.6到0.7美元一磅,如此低廉的价格将拉丁美洲千千万万咖啡种植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农田中的血汗工厂”,而且就是这4元多人民币,拉美的农民也不能全部装到自己口袋里。他们的可怜收入只够勉强度日,甚至无法维持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

  那些美国有钱人正是因为看到了拉美农民的悲惨境地才感同身受,大发善心,自愿为他们从早喝到晚的杯中物多掏几个子儿出来。倡导者们呼吁美国人多喝经过认证的平均1.26美元一磅的“公平贸易咖啡”,通过对“公平贸易”原则的提倡,促使那些剥削农民的生产商认识到美国人对咖啡,除了传统的产品质量要求之外,还有道义要求,以期改善“血汗农工”的生活待遇。

  这当然是件好事情,比起200年前法兰西大革命爆发前,富人们只肯用自己蘸过面包后的剩菜汤救济穷人,自愿多花一倍的价格购买“公平贸易咖啡”,在道德上的确高尚了许多倍。

  让人不禁惊讶于只有短短的两个世纪里,人类的道德水平便取得了如此迅猛的进步。似乎可以推断,美国人满足了道义,而拉美人鼓起了腰包,这可真是一个美妙的新世界呀。我们仿佛听到我们左耳边那个长着翅膀的小天使在欢笑。不过,等等,好像我们右耳边那个长着尖角的小魔鬼在嘀咕着“有那么好的事情吗”。仔细想想,这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好像还真有点问题。

  首先,“公平贸易咖啡”真能改善拉美农民的生活吗?无可否认,经过认证并且与美国的“公平贸易商”签订供货协议的那部分种植园,的确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咖啡,农民也因而能增加收入———要是他们的雇主诚实的话。

  但是,这同时也必然意味着这些咖啡园以后只能向“公平贸易商”供货。因为毫无疑问,他们质量相同而价格更高的咖啡在“自由贸易”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由此便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贸易依赖,而贸易依赖的后果如何是人所共知的。

  其次,一个明摆着的技术性问题是,谁来认证“公平贸易”呢?显而易见,认证权不可能属于出口方。所以,认证权只能属于进口方,也就是美国人,由美国人来决定谁的行为符合“公平贸易”原则,这不就变成了美国人手中的又一张贸易保护牌了吗?

  谁来保证美国政府不会利用这张王牌对付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国家呢?好像他们手中的贸易保护牌还少似的。

  即使美国人能够想办法使他们的善良不被政府滥用———对此我们深表怀疑,那么也还有一个问题,按照哪个国家的标准来进行认证呢?不同的国家收入水平不同,哥伦比亚的咖啡种植园从“血汗工厂”进步到幸福农场所需要的成本与洪都拉斯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按照最高标准计算,最穷困国家的咖啡农显然会得到超额收入,从而使咖啡种植在这些国家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这难道不会导致“公平贸易咖啡”过剩吗?

  要知道,在那些国家,农民既不是仅仅种咖啡,也不仅仅只有种咖啡的农民。如果按照最低标准计算,那么美国人的善心对那些还没穷困到最底层的农民来说,不就被打了折扣吗?要是按照某个比例对不同的国家区别对待,则“公平贸易咖啡”立刻便会引发贸易战,谁说1.25美元一磅就不公平了?

  实际上,美国人不过是用“公平贸易咖啡”来满足自己的道德虚荣心罢了,“公平贸易咖啡”和普普通通4元多人民币一磅的咖啡对那些种咖啡的人来说,很难有什么本质区别。

  说来说去,说的好像都是别人家里的事情,然而我们不要忘了,我们也是美国人眼中“血汗工厂”遍地的国家,美国人正在要求我们“公平贸易”,要是他们真的良心发现,要和我们“公平贸易”的话,把贵到天上的知识产权费降下来些如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