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清华铊中毒女生母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00:51 新京报
专访清华铊中毒女生母亲
5月10日,朱明新在喂女儿朱令吃饭,家里墙壁上还贴着倒着的“福”字。

  “现在案子悬在那儿,我憋得慌”

  从朱令出事,朱明新一直在不断向各方反映情况,给清华大学,给公安局,给朱令的同学写信,有几十封了。她到公安部、公安局,找刑侦总队了解情况。“对我都很客气”,朱明新说,只是从来不会给她一个答案。

  据有媒体报道,1995年4月28日,朱令被确诊铊中毒后,朱家立即报案。5月,警方介入调查。1997年,朱令一位室友曾被警方传讯后释放。此案至今未破。

  志愿者小姜还记得,去年夏天,她陪朱明新去公安部反映情况。当时天气热得让她烦躁,后来又被“赶了出来”。

  “我有种要崩溃的感觉”,小姜说在回家的路上,朱明新却一直在劝她,开导她。回到朱令家,朱爸爸切了西瓜让他们吃,小姜坐下就吃。她抬头看,朱明新已经坐在板凳上,一勺一勺地喂朱令喝

酸奶,平静得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

  朱明新说,她也会灰心,但是她还是去找,找曾经办案的人,找所有可能涉及的部门。不吵不闹,心里明白很多人在打官腔,她听着,点头。东西被扔出来,没人理,她会劝同去的人不要难受。她说,有些志愿者,年轻人,心气高,想推动中国法治进程。那些固然好,但很多事情她自己心里特别明白,没用。

  “我只要一个说法,哪怕说破不了案了,这也是一个说法”,在整个采访中,惟一一次,朱明新用拳头轻轻敲了两下桌子。“是结案了?封案了?

  不做了?让我知道事情的进展”,她说如果破不了案,告诉她为什么。她要一个交代,给令令一个交代,“现在案子整个悬在那儿,我憋得慌”。

  朱令的康复和案件真相是朱明新的两个心愿。问她对这两件事是否还有信心时,她沉默一会儿,再开口说话已不太连贯,“可能,会吧”。

  “如果有下辈子,我也不要孩子”

  朱明新出身书香世家,她自己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和她熟识的张捷律师说,从朱明新身上就能看出为什么朱令那么优秀。曾经有人找朱令做康复医疗的广告找朱明新,被她拒绝了。志愿者小姜知道,朱明新最不愿意的就是别人认为她很悲惨,她从来不愿意把伤口给别人看。

  有一次,小姜带着朱明新去清华。在路上,小姜和另一个同学谈到了丁克家庭不要孩子的事情。过了一会儿,同学下车了。朱明新沉默了一下忽然对小姜说,“如果有下辈子,我也不要孩子”。小姜找不到话来回答,她说朱妈妈曾经有那么完美的一个家庭,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突然有这样的灾难,她的感受是别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朱明新回忆朱令中毒的事情,提到当时朱令的舅舅去找她班上的同学,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班上有些同学有顾虑,朱明新说到这里,会插一句说,他们都是孩子,不怨他们。张捷说,包括对“凶手”,朱明新都会说,她相信“下毒”的人当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而每次提到那些帮助她的人,感情不外露的朱明新总要把谢谢说很多次。

  “这样境况里,活着就靠那点希望”

  感激于别人的帮助,而自己的生活还需要继续。

  摄影记者想给朱令拍照片,朱明新拿出梳子,把朱令的头发偏分,夹一个漂亮的夹子。

  朱令晃着脑袋拿手弄乱了,她再梳一遍。她轻声对记者说,能找一个漂亮点的角度吗?

  每次有记者来拍照片,朱明新都希望能把令令拍得好看一点,让女儿有自己的尊严。她说自己很矛盾,希望媒体报道推动此案,又怕令令的照片登出来让令令受伤害。

  网上很多人认为,朱明新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这种生活。

  可是,朱明新说,“不是的,对我来说,发生了这么多事,没有一件是好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平静的生活,以后也不会留给我什么幸福。”她苦笑着摇头。

  她说,生活在这样的境况里,活着就靠那点希望在。

  朱明新经常会和朱令一起念唐诗宋词,朱明新拿着书念一句,朱令就能接下去。朱令喜欢李白,她欣赏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谈到这些,朱明新嘴角会有笑意。她说,朱令比她会背的诗多多了。

  5月10日上午,古琴声中,朱明新问朱令,“令令,李白好还是杜甫好?”朱令歪着脑袋,手颤抖着,含糊不清地说,“李白好”。朱明新笑了,“你最喜欢李白的哪首诗?”朱令在想,朱明新静静地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朱妈妈说,“那宋词呢?宋词最喜欢哪首?”朱令费力地摇了一下头,又一下。

  “为什么不喜欢?”“宋词太惨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寒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韩萌)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