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调查十位母亲 做母亲,让她们付出一生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02:18 北京娱乐信报

  昨天是母亲节,我们的记者对不同年龄段的母亲做了一组采访,想展示出她们在生儿育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曾试图用一组数字来表达做母亲的代价,但我们发现,这笔账很难算。母亲为我们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可以用数字来衡量,但母亲为我们在精神上的付出是很难用数字来形容的,算到底,母爱是无价的。在十月怀胎、哺乳期内,在儿女升学、择业、择偶这些阶段,甚至到了母亲的暮年,她都在时时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作为儿女,我们只能用孝顺来报答母亲,而孝顺当然不局限在母亲节这一天。

  

  

母亲节调查十位母亲做母亲,让她们付出一生的代价

  在母亲节这天做了妈妈的东梅看着自己的宝宝,眼睛里流露出母爱。信报记者 郝笑天/摄

  母亲档案

  姓名:张东梅

  年龄:27岁

  职业:健身教练

  住址:交大附小宿舍

  子女状况:刚出生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第一次感觉到孩子在动时,我幸福得哭了。

  

  

母亲节调查十位母亲做母亲,让她们付出一生的代价

  在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志愿者陪王秉华过母亲节。信报记者 李静/摄

  为生孩子她放弃自己的事业

  27岁的张东梅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宝宝能在母亲节出生。“这下,过儿子生日的时候,我也能收到礼物了。”张东梅喜笑颜开。

  张东梅的预产期已经过了4天,直到前天晚上,她才感到阵痛,而且胎膜早破,于是决定在昨天上午剖腹产。但没料到,凌晨4时许,张东梅就疼得受不了了,手术随即提前,6时许,张东梅的儿子“洋洋”平安降生。

  昨天,在西城区展览路医院的产房,张东梅的父母和公婆、丈夫都围在她的身边,怀抱着小洋洋,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张东梅是河北承德人,在北京多年,一直从事健身教练工作。谈到怀孕期间最大的感触,张东梅说,“放弃了我的事业。”在怀孕前三个月,她刚开了自己的一家健身馆,通过几个月的宣传,健身馆刚打开市场,已经每天都能接到咨询和报名的电话,所以当她知道怀孕的消息后,最初并不惊喜,而一度不想要这个孩子。

  “可家人都强烈反对,老公更是舍不得。”在仔细地思考了半个月后,张东梅决定关掉刚创建的健身馆,当准妈妈。

  “第一次感觉到孩子在动时,我幸福得哭了,这才庆幸自己的正确选择。”张东梅笑着对记者说:“怀孕前才120斤,现在都190斤了。但看着他就不后悔了。”张东梅亲了亲儿子的脸,此时,一直闭着眼的小洋洋突然睁开了眼睛……

  

  母亲档案

  姓名:刘珲

  年龄:38岁

  职业:报社编辑

  住址:永定门外某小区

  子女状况:学龄前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虽然照顾孩子是辛苦的,但幸福感远远多过了辛苦。

  

  女儿被麻醉后她流下了眼泪

  刘珲说,孩子今年3岁多了,已经上幼儿园的中班。在她印象中,有两次为孩子流泪,让她记忆深刻。

  第一次是在孩子2岁零8个月,送她去上幼儿园时。由于想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所以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煞是费了一番苦心。最后选择了一家条件不错的私立幼儿园,虽然价钱有点高,但她觉得,为了孩子是值得的。由于之前孩子一直没有离开过妈妈,所以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丈夫考虑比较周全,不准备让刘女士一起去,但她还是“放心不下”一起去了。“孩子到了幼儿园,特别不愿意,在那儿哇哇地直哭。”她说,看到孩子在那儿哭,自己的眼泪也不听使唤地流了下来。

  第二次是在做手术时。当时孩子鼻子里长了个东西,影响到呼吸,所以到医院动了一个小手术。当女儿被麻醉后,躺在床上眼睛直直地看着妈妈,这种情形又一次让她流下了眼泪。

  “我感觉对孩子的付出,不管怎么样都是值得的,孩子出生、上学、安排一些兴趣的培养,主要是为孩子打造一个多彩的人生。我想不光是我,世界上每一位母亲都会这样做的。”刘女士说。

  

  母亲档案

  姓名:刘倩

  年龄:35岁

  职业:全职妈妈

  住址:崇文区左安蒲园

  子女状况:学龄前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我脑子里全是让孩子好,实在没有心思想别的事。

  

  为女儿治病研究《本草纲目》

  刘倩原来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女儿今年5岁,患有睡眠障碍综合症。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刘倩于一年前辞掉工作,全心在家照顾女儿。

  “别看我不工作,可我每天的工作量比上班还要大。”刘倩说,每天早上,她要早早起床为女儿熬中药,陪着她吃完早饭、喝完药后,带着她出门晒太阳。临近中午,要赶回家做午饭,因为女儿的肠胃不好,她除了做自己的饭外,还要给女儿单做一份饭菜。饭后,刘倩要教女儿识字、看书,给她讲故事。下午,还要哄女儿睡觉。为了照顾女儿,她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刘倩还挤出时间学医、上网和别的患儿母亲交流。一年来,刘倩阅读了大量的医书,最古老的有《本草纲目》,近代医书更是堆满了书柜。

  刘倩说,女儿不能吃油腻的饭菜,给她单做的饭菜油盐都放得很少,小孩子吃不惯,她只能陪她一起吃。有一天晚上她哄女儿睡觉时,女儿看着她突然说了声“对不起”。这句道歉的话让刘倩愣住了,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女儿懂事地握着妈妈的手说:“对不起妈妈,要你陪我吃这么难吃的饭。”“我当时真是非常感动,虽然每天照顾她有时会心烦,可看见孩子平平安安的,我比什么都高兴。”刘倩说,在她的照顾下,女儿有大半年没有进医院了,不到一年时间长了10斤,这是让她最欣慰的事。

  

  母亲档案

  姓名:陆涛

  年龄:39岁

  职业:会计

  住址:宣武区陶然亭

  子女状况:小升初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只要儿子顺利升上中学,就算跑再多的地方也不觉得累。

  

  母亲节她正为儿子升学奔走

  陆涛说,儿子今年在东城区一所小学上六年级。从3年前开始,她听说只要在西城区一所知名的初中上补习班,参加四次考试,合格后就可以直接升到这所中学,她就为孩子报了名。从此以后,每个星期天陆涛都会带着儿子从东城区到西城区参加半天补习。“就想让孩子小学毕业后能上这个中学。”她说。

  眼看着儿子六月份就要参加小升初考试,陆涛在开家长会时突然听说,孩子小升初只能在学籍或者户籍所在地区选择初中。这可急坏了陆涛。陆涛说,孩子已经习惯了西城这家中学,不想去别的学校,她做了几天的工作才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接着,陆涛又四处打听这项新政策的具体内容,从网上查、跟同事聊、到学校打听,几天下来后陆涛终于了解了情况。由于孩子的户籍在宣武区,学籍却在东城,于是她就利用周末的时间赶紧帮孩子到宣武办理相关手续。就在母亲节当天,陆涛还拿着孩子的资料,为孩子升学四处奔走。

  “孩子懂事,在妇女节那天还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这也值了。”陆涛欣慰地说。

  

  母亲档案

  姓名:闫京洁

  年龄:44岁

  职业:科员

  住址:丰台区石榴园

  子女状况:高考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只要儿子能考上好大学,多辛苦我都没关系。

  

  儿子面临高考她不敢看电视

  这么多母亲当中,闫京洁可谓是最感焦急的一个。儿子还有20多天就要参加高考了,每天5:30就要起床。闫京洁自己定闹钟,每天在儿子起床之前起来给儿子准备早饭。

  中午儿子在学校吃饭,闫京洁怕孩子吃不好,头天晚上还专门给孩子准备了酸奶和面包塞到书包里,让孩子能在课余时间多补充点营养。等到晚上8点孩子放学回家,闫京洁除了忙活丰盛的晚餐,她还专门为孩子准备水果补充营养。

  除了注意给儿子增加营养,闫京洁更注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前的时候,每天晚上她都喜欢看一会儿电视再睡觉,现在孩子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她在每天干完家务活之后,也不敢开电视,只能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卧室,躺到床上想明天要为儿子准备什么饭菜。

  有时看到儿子压力太大,闫京洁就主动让儿子放松一下,看看球赛。为了和孩子沟通,她虽然不懂篮球,也分不清这些屏幕上的外国人谁是谁,但还是会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一块看。

  “孩子的课程我现在是帮不上什么忙了,可至少我要照顾好他的生活啊!”闫京洁说。

  

  母亲档案

  姓名:彭淑敏

  年龄:38岁

  职业:公交公司员工

  住址:丰台王佐乡

  子女状况:高中患病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我真的很想立刻能摸摸孩子的头,握握孩子的手!

  

  母亲节她去医院给儿子送饭

  彭淑敏的儿子洋洋刚上高中就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在母亲节这天,彭淑敏仍像往常一样下班后给儿子洋洋送晚餐,她最期望的是孩子早日康复出院。在跟彭淑敏聊天的时候,刚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不久的洋洋,正在宣武医院隔离舱接受治疗。

  “我现在早上6点半上班。”彭淑敏说,以前她是827路车队的一名售票员,经常要出车,后来因为孩子查出白血病后,车队领导为了方便她照顾孩子,将她调去西站做站台服务。彭淑敏家在丰台王佐乡,每天早上4点半就得起床,赶321路头班车到城里上班。下午1点下班后,彭淑敏一般都回家里给孩子做饭,有时去六里桥姐姐家做饭,然后坐车送到宣武医院。“我都是在隔离舱外看着他吃完,如果孩子胃口好,不够了还要去医院食堂买。”彭淑敏说,“从来不敢在孩子面前哭,怎么也得忍着,怕孩子看见担心。”

  医生说,再过两周洋洋就能出隔离舱了,彭淑敏也在掐着指头算日子。彭淑敏说,孩子移植手术后的康复情况很好,她非常高兴,说着她又哽咽起来。她说,要感谢身边的亲戚、同事、朋友,以及许许多多她不认识的好心人。“我们当时因为没钱给孩子治疗,都差点放弃了,是他们送来了希望和鼓励,才一路走到了现在。”她说,洋洋的同学都快上高二了,但教室里一直都给洋洋空着一个座位,同学和老师说要等着洋洋病好了一块上课。

  

  母亲档案

  姓名:张铁军

  年龄:51岁

  职业:退休

  住址:昌平回龙观

  子女状况:就业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儿子找好工作了,我才真正退休。

  

  为儿子就业她偷偷去招聘会

  今年母亲节正好是周日,张铁军决定在家里陪儿子写毕业论文。儿子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已经在一家单位实习近三个月,至今也没有转正的消息,现在又要忙活毕业论文和答辩的事,张铁军的心也一天比一天着急。

  为了儿子能找一份好工作,张铁军从儿子上大学前报专业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她先四处打听哪个专业热门,为儿子选定专业。随后的几年,只要一有机会张铁军就四处打听关于儿子工作的信息。和同事们聊天时,听到谁家的孩子已找到工作,她赶紧凑过去学习经验。不仅如此,她还跟儿子学会了上网,只要有时间就上网查招聘信息。

  张铁军说,怕给孩子太大压力,她不敢跟孩子说太多工作的事,而是自己偷偷去招聘会和众多年轻大学生一起挤着看招聘信息。看到合适的单位她就拼命挤上去,向用人单位咨询之后,就把自己家的电话留下来。“他们说考虑一下,让我回去等消息。”张铁军说,大部分单位最终都没有给她打电话,但她还是希望有机会再去招聘会看看。

  因为每天想着儿子工作的事,半年前,她晚上经常睡不踏实,血压也一天比一天高。现在她只能靠每天吃药缓解。

  

  母亲档案

  姓名:于清

  年龄:61岁

  职业:退休教师

  住址:海淀区中关村

  子女状况:择偶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希望儿子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

  她替儿子去参加白领相亲会

  于清是位退休教师,儿子今年30岁。为了给儿子找个好对象,于清经常亲自出马,替儿子参加相亲会。

  “他社交圈小,到现在还没找到女朋友,是我家庭教育失败的地方。”说这话时,于清有些自责。于清说,从儿子小时候,她就要求儿子每天放学按时回家,儿子想和同学外出郊游的要求也被她拒绝了。于清说,儿子很听话,大学毕业后,尽管儿子想参加工作,但还是在她的要求下继续读研究生。

  “是我把他束缚在家,管得太多。”于阿姨说,担心影响孩子学业,也怕学生期间的感情不能长久,在大学期间,她就明确规定儿子不允许谈恋爱。虽然儿子现在已经工作了,可社交圈很小。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于清没少操心,根据自己的经验,她心里已经有了“儿媳”的标准:“她要有一定学历,这样才能和我儿子有共同语言;要修养好,俩人才能和气过日子。”

  于清说,儿子曾交过一个女朋友,虽然和自己的标准有出入,可看到儿子喜欢,她也默认了。最终,儿子的这段感情没有维持下去,于清开始关注白领相亲会,经常亲自出马替儿子择偶。于清去过中山公园和一些婚介机构举办的相亲会,虽然目前还没有为儿子找到合适的对象,但她还会继续寻找,并希望儿子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

  

  母亲档案

  姓名:刘玉英

  年龄:61岁

  职业:个体商户

  住址:广安门外远见名苑小区

  子女状况:已成家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要给孙女特别的爱。

  

  为孙女她又扮演“母亲”角色

  “看着小孙女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心里感觉非常欣慰。”刘玉英说,由于自己的孩子工作比较忙,从孙女两个月大的时候起,刘玉英又一次“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在家抚养孙女。

  因为她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在精力上已经不如从前,但是看见这个可爱的小生命,所有的辛劳都化成了欣喜。“当初我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由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说句不好听的,只是能养活。”她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对孩子专门的营养品和各种食物也比较充足,但是,她没有溺爱孩子。

  “孙女就是一个小闹钟,哭起来的时候声音真是响。”她笑眯眯地说,孩子小的时候,两个小时左右就要喂一次。她就随时坐在孙女身边,生怕孙女饿了的时候哭起来。

  她从来不溺爱孩子,不管是对她的儿女还是孙女。当孩子一岁多能够勉强自理的时候,像吃饭、穿衣这样一些简单的事情,她就尽量让小孙女自己来。“其实这个过程是非常矛盾和痛苦的。”她说,孩子毕竟还是太小,小勺子还拿不稳,看着她用小手握着勺子,颤颤地一点一点吃着东西,常常因为不能把饭送到小嘴里而哭闹时,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只有狠心不迁就她,用言语一次一次地鼓励孩子去努力。现在小孙女自己能做很多事情,特别懂事,有时还能帮忙搭把手呢。说到这里,刘女士一脸的幸福和自豪。

  

  母亲档案

  姓名:王秉华

  年龄:73岁

  职业:无业

  住址:松堂临终关怀医院

  子女状况:儿孙满堂

  艰辛指数:★★★★

  妈妈语录:我也是报喜不报忧。

  

  她主动提出要住到松堂医院

  王秉华养育了4个孩子,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最小的孙女也快大学毕业了。2004年8月,王奶奶病重住进了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在这里,王奶奶交了很多朋友,在专业护士的照顾下,她的身体也慢慢好起来。

  昨天,王奶奶过了个快乐的母亲节,周日加班的三儿子利用午休时间带着新鲜水果和牛奶来看望她,还有一群志愿者也提着蛋糕,来到医院祝贺王奶奶节日快乐。一整天,王奶奶都开心得合不拢嘴。她回忆说,老大是1952年出生,以后三个儿子陆续降生。“当时老伴和我商量,不让我出去工作,好好在家照顾孩子们。”王奶奶说,从此她就负担起来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任,只是利用闲暇时间做些糊纸盒、给人缝缝补补的零活。让王奶奶欣慰的是,孩子们都没让她失望,其中两人当兵去了部队,老大还成了业余飞行员。

  “孩子们都非常孝顺,我缺什么不用说,他们都提前为我想到了。”王奶奶说,老伴去世前,反复叮嘱孩子们不能亏待母亲,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其实不用叮嘱,孩子们也会这样做的。2004年王奶奶患病,那时她住在大儿子家,儿子工作忙,王奶奶主动提出要住到松堂医院。考虑到医院有专人照料,孩子们答应了,还给母亲在医院里选了最豪华的房间。可王奶奶喜欢交朋友,执意搬到了普通病房。

  王奶奶说,平时孩子们会尽量抽时间来看她,三儿子住得离医院最近,来得也最勤。但她知道孩子们工作很忙,自己在医院过得非常开心,不需要孩子们经常过来。“老伴单位里的人也总来看我,还有志愿者经常陪我聊天,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

  信报记者 李静 甘浩 方芳 实习记者 李娜 陈鹏

  

  心中有母亲 举手皆孝道

  福苏

  昨天是母亲节。这个节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并在这一天里为母亲送一束花,一张贺卡;或为妈妈做一顿饭,收拾一次屋子,安慰母亲劳顿的身心,为之“减负”。

  母亲的“负担”有多重?本报记者采访中曾想以数字来体现她们在生儿育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见本报8、9版)。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为了即将出世的孩子,有的母亲放弃自己刚刚开始的事业;为了生病的孩子,有的母亲从头研究《本草纲目》。

  而在这份调查中,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十余年的时间,母亲都在与孩子的学业“交手”,直至精疲力竭。在为孩子减负的同时,母亲们似乎也面临着“减压”的难题。

  好在还是有“教育部‘叫停’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这样的好消息来安慰母亲们焦灼的心。而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不断完善,这种负担经由社会加于孩子,再由孩子传给母亲的“传花效应”会逐渐消失殆尽。也就是说,客观环境带给母亲的压力是“减”日可期的。

  但母亲之于孩子那种与生俱来的关心,却显然是她更大的精神“负担”。怕孩子磕着碰着,冷着冻着;怕孩子在工作中难以大展拳脚,受气生病;怕孩子不会过日子,吃不着热饭,穿不上寒衣;怕房子太贵,孩子没有安身之所……有一现象也许注意到的人不多,很多母亲织完毛活儿最后一针后,无论那根剩下的线有多长,都不剪掉,而是用针塞进毛活的缝隙里。她们说“这是往孩子身上穿的衣物,哪怕是一根线头或是块小布头,剪掉了孩子都会疼的。”对孩子的关爱,到了唯物是情,到了爱屋及乌,这种“负”,谁替她减?

  也许唯有“孝”字吧。

  心中常有母亲,那么打电话听母亲“唠叨”是孝,帮母亲实现她长久以来的梦想是孝,简单到说一句“妈妈你好”也是孝。只要感受到真心,母亲就会觉得幸福,而她所付出的担心也不再是“负担”,而是甜蜜了。

  有媒体报道说,有人宁愿饲养6条狼狗,也不肯出资赡养九旬父母;有老人儿孙满堂,病床前却无人照料,在孤独中凄然离世。相信这样的儿孙,心灵的谴责是他们一辈子也无法卸下的重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