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环保 强烈的对抗经常不奏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09:39 南方日报

  环保资深人士、“地球之友”首位华人总干事吴方笑薇女士在第37个“地球日”之际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推动环保,强烈的对抗经常不奏效

  本报记者 陶达嫔 实习生 欧阳少伟 通讯员 越宣 杨亚明

  核心提示

  桔红色对襟长衫,灰色运动鞋,马尾辫,激动的时候甚至会拿起道具,惟妙惟肖地模仿一段表演来进行她的环保演说——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年届60岁的富家老太太。

  就是这样一位本应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香港女士,自费走遍了中国各省市和边远地区,行程33066公里,走近约94万人,推动和发展民间环保力量。而这一路的艰辛却常常换来众多的不理解,被认为是“麻烦的女人”。

  尽管这样,22年来,她仍激情不减,一点一滴地坚持,全职践行她的环保信念。有人给她归纳过,她日常要应对“十面埋伏”:一是面对政府大胆说不,二是要对传媒发言,三是要盯住企业和商家,四是要面对公众,五是要横向沟通其他绿色民间组织,六是要面对“地球之友”的会员,七是要对董事会负责,八是要关注大陆的环保,九是要为“地球奖”四处“化缘”,十是要顾及自己的家庭。她就是吴方笑薇,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大使”、“地球之友”首位华人总干事。这位在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全职从事民间环保工作达22年之久的资深环保人士,在第37个“地球日”之际,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与豪华

月饼包装打了三年的仗

  记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您声情并茂的演讲,也非常希望听听您的环保故事。

  吴方笑薇:(微笑)环保机构的力量有时非常弱。不过一旦打动、发动公众参与,力量是非常大的。告诉您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我和香港的一家月饼厂商就打了3年“仗”,因为月饼的过度包装既提升了月饼价格,又造成浪费和环境损害。第一年,我和“地球之友”的几个成员,首先是谴责月饼厂商过度包装,告诫带来的后果,敦促其改善。这种谴责犹如一记耳光打在月饼厂商脸上,他们开始非常厌恶香港“地球之友”,而且毫不配合。

  记者:那您怎么办呢?

  吴方笑薇:我就琢磨着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后来有一次我搭公巴上车,上车时司机对我说:“早晨,上车了!慢慢来,坐定了,我开车了。”我下车,他又说:“再见!”我觉得司机师傅对一个老太太挺好,我就拨打热线告诉那个司机的公司,赞那个司机师傅很有礼貌,服务和企业责任不错。过了4个月,收到公司来电说:“吴女士,我请你出席模范司机颁奖典礼,这个司机又得奖金又升职。”我这才知道,除了投诉之外,我还有另外一个武器——赞扬和夸奖,这是很重要的力量。

  于是第二年香港“地球之友”不打人家耳光了,而是到处做消费调查,搜集了公众不认同月饼过度包装的证据和消费心理,进而形成消费报告,说公众需要怎样包装的月饼。我们四处电话给银行、金融机构、地产界等咨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购买使用环保包装的月饼?整个调查经过一年的时间,有了个全港部分地区的调查,然后把报告送到厂商,说,消费者的真实消费心理就是这样,你们厂商要不要响应?既是市场需求,月饼厂商当然愿意配合。

  这个事让我明白,强烈的对抗经常不奏效,推动环保改善,要一手打它、一手扶它;要引导公众的社会责任,往往要结合其自身利益才能更好地推进。

  有时感觉自己是逆水中的独木小舟

  记者:没有受到来自厂商的压力吗?为什么长达三年追问一个月饼盒的问题?

  吴方笑薇:他们认为我堵了他们的财路。常能接到一些出言不逊的电话:“吴太,你有好日子不过,又咄咄逼人地跟别人过不去,活得累不累呀!”、“你这麻烦女人还是回家去唠叨你的男人吧,当心你那款爷叫年轻的女人傍跑了!”我不去理会这些,我只是知道这些人的环保观念还要不断地改进。

  消费和环保有着深层次的联系。不光一个月饼盒,你消费石油、汽油,你也是在浪费矿产;如果浪费一双一次性筷子,那不只浪费木材,也是浪费种木材的耕地,又浪费灌溉耕地的水源等等。

  记者:这意味着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行动中,都可以着意环保。

  吴方笑薇:是的,环保是每一个人自觉的过程,也是生活中每个细节、行为自觉的过程。这种自觉包括,首先是自己发现问题。不能在自己不清楚的情况下,就消费这类产品,比如豪华月饼包装盒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包装啊,我只吃四块月饼,作为消费者我不是付钱来买包装。

  记者:但通常我们会习惯“不提问”,您平时都保持一种“发问”或“质疑”吗?

  吴方笑薇:是的,不管是生活中的消费,还是一些政府的大项目,我们都会站在民众的角度,去向他们提出问题。2000年初,美国迪斯尼公司欲在香港投资开办迪斯尼乐园,当时从政府到商界,赞成者多,异议者少。但迪斯尼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烟花等带来的污染和耗能等,说明这个项目都不适宜,所以我们反对,之后就有了与美国迪斯尼总裁、负责设计建造香港迪斯尼公园的承接公司以及特区政府的对话。

  记者:当时您怎么反驳?但最终迪斯尼还是在香港建成了。

  吴方笑薇:我当时向他们的总裁及特区政府提出三点,第一:香港的生存空间本来就很有限,绿地更少,游乐园建在香港仅存的一块绿岛上,破坏了环境;第二:这是高耗能的游乐项目,不宜多上;第三:这种美式游乐园建在香港剥夺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

  当时我说完之后,他们说话就有些被“堵”的感觉。后来迪斯尼乐园当然还是在香港上马了(几分无奈地摇头笑)。

  做环保有时悲多于喜,有时感觉自己是逆水中的独木小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环保不是口号,是公众参与

  记者:您开办“地球奖”,是为了推动、鼓励更多的环保力量吗?

  吴方笑薇:是的。1992年我来广州,开始在中国大陆做环保宣传。每次背个大背囊,带着我自制的幼儿环保普及教材、幻灯资料、道具等,主要在深圳、广州、长沙、上海、北京等地的妇幼培训中心,协助当地的妇联组织在幼儿教师的培训中加进环保教育内容。

  这些年能感受到,大陆的很多环保志愿者都是在极其艰难的状况下搞环保,有时候会“有心无力”,所以我想着能够让他们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和道义上的援助,于是有了开设“地球奖”的设想。

  记者:20多年的民间环保工作,您主要从哪些方面推动民间环保力量?

  吴方笑薇:在“地球之友”的基础上,我所能做的是身体力行去推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公民教育,通过教育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二是对公共政策提出意见,提出好的方案;三是从民众的角度推动企业环保,监督企业污染行为,也赞扬企业环保行为;四是推动民间环保组织与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合作。

  记者:在过去20多年的环保行动中,您了解到了中国的民间环保自觉是怎样的一个现状?

  吴方笑薇:我个人从几个方面看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环保不是新的课题,中国农业社会时期就学会了用猪粪、牛粪、秸秆等循环利用,不浪费,所以环保在中国渊源几千年,所以我们很有资格去讲我们的环保走过好的路子。但是,我们忘掉以前的好东西,开始看不惯自己的好东西而拥抱一些别人的坏习惯,可能因为身份、面子而丢弃我们好传统的核心。

  其次,我们的“绿色运动”刚起步,民间参与的环保运动才10年时间,才刚刚起步。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要强求,我们国家经过很艰苦的经济奋斗,很多人在为生存努力的同时还腾出时间来关心环保,实在也是不容易。

  记者:2010年广州亚运提出绿色亚运的口号,广州现在也在创卫生城市,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吴方笑薇:有一个远景目标是好事,绿色亚运、文明城市可以让民众和政府有共同目标,知道将朝哪个方向一起努力。但是,无论亚运、创卫文明等,我觉得民众参与是最重要的。所以广州也应该把创建绿色亚运、文明城市这个“球”交给民众,让民众百花齐放地建设绿色亚运、创建卫生城市,因为民众在参与后就会产生优越感,他会积极地参与,参与之后也会更珍惜,因为是他们亲手改变的,他们会因此倍加珍惜而不断行动。

  而如果仅仅是政府的口号,他们会认为这是政府的事,功与过与他们都没有很大关系,这样他们容易对此缺乏热情而冷漠。

  被人称为“麻烦的女人”

  记者:谈了很多公众话题,但我对您个人投身于公益环保事业表现出来的职业和执着精神,很敬佩。是什么促动您从事环保民间工作的?

  吴方笑薇:22年前,我带着孩子去看望一个垂死患癌症儿童,当时的场景让我触动很大:为什么这些孩子会被污染死?为什么这些孩子会成长在这样一种生态环境下?我开始思考我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我要把健康这份幸福送出去,为这些孩子、不幸福的人争得幸福。

  记者:这样的一种热情,有没有遭遇不支持?

  吴方笑薇:22年的全职,很多人骂我,说我是个麻烦的女人、阻碍别人赚钱等等。1983年加入“地球之友”之初,周围的人都不明白我这个从不搓麻将的职业太太每天早出晚归在干些什么?后来有人在大街上看到我穿着“地球之友”的广告衫,领着一帮环保志愿者拾捡垃圾,举着抗议大气、饮用水遭污染的标语牌向政府请愿,就觉得我在犯傻。有些善意的人劝我说理想主义过重了点儿,会很辛苦。

  但不管怎么样,我坚持一点,我们的父债不能让子还。谁为下一代人发言?环保行动是他们的代言人,要为下一代争取一个公平、公正的环保生态。

  基于这信念,即使一直以来被人不理解、冷淡,但我认为我是在为下一代做事就够了。

  记者:家里人支持您吗?

  吴方笑薇:做全职义工,要靠老公养我(笑)。我从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专业毕业后,在英国博物馆做过短暂的人类学研究。后来遇到我的先生。结婚后在家做全职太太,后来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就遇到刚刚我和您说的这个病房场景,对我促动非常大,当时就有了专职加入环保行列的强烈想法。后来我先生很支持我,我很感谢他这一路的支持。

  不过现在,他常常和我说,应该退休啦(笑)。我就对他说,“人老心不老,天天搞环保。”

  记者:在之后22年的公益环保行动中,有没有遇到让您为之感动的环保行为?

  吴方笑薇:我很高兴告诉你的是,像我这样执着的人很多。我接触过一个日本妇女,她和她的组织花了30年时间,搜集资料,和平谈判,终于换回当地的蓝天。当地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每天都是黑黑的。这班日本妇女不甘心,她们虽然不是科学家,可是可以搜集资料,把污染的证据搜集起来交给政府,终于换回来改善。

  图:

  吴方笑薇女士在广州市越秀区

图书馆的“公众论坛”上,以市民生活中的小事来宣讲环保。郭长荣 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