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沉船因天气恶劣推迟打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02:10 新闻晨报

  因受天气影响,昨日,备受全国关注的“南海一号”打捞工作已经全面暂停,此前打捞工作至少已暂停了4天,至今仍未恢复。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南海一号”打捞工作副总指挥王仁义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段时间现场天气比较恶劣,打捞工作不得不先停下了。至于‘南海一号’能否在7月份出水,还得看天气情况。”

  打捞工作现在就出现了小波折,但考古专家透露,“南海一号”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在打捞过程中即使一次倾斜、在运输过程中即使一次颠簸都有可能将满船的瓷器挤压成碎片。即便这些环节都万无一失,在沉船保存过程中,随着船体压力、光照、微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保存措施稍有不当,“南海一号”都有可能最终化为灰烬……

  沉船四周散落文物已清理完毕

  800多年前,一艘满载当时货物的南宋商船行驶在浩淼的南海中,由于现在尚无法知晓的原因突然永沉海底。80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被称为“南海一号”的这艘南宋沉船已被近2米深的海底淤泥深深埋葬。1987年8月,人们偶尔发现了它,并最终证实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贸易船,被称为水下考古的奇迹。今年1月,广东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对该船的打捞,如今考古人员已在海底轻轻撩起了它的神秘面纱。

  近期一直在“南海一号”沉船现场潜入水下打捞文物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回到了广州办公室。“沉船四周的散落文物考古清理工作已全部结束,下一步将对沉船进行整体打捞。”

  魏峻向记者介绍,沉船四周的散落文物考古清理工作是从4月中旬开始,持续近一个月时间。清理工作中发现了一套套精美的

瓷器,还有成堆的古代铜钱、铜环等物品,而且还首次发现了漆器、铜镜、鎏金龙纹金手镯等文物。

  这些文物只能算“南海一号”满船文物的冰山一角,只是当时“南海一号”沉没时从船上散落的少量物品。“南海一号”沉没处水深约30米,水下漆黑一片,水下考古人员只能借助照明设施进行工作,目前还只是在沉船四周的淤泥中挖掘出一件件文物,并不触碰船体本身,沉船要等待整体打捞。“整体打捞简单来讲就是将沉船、船上载物、周围海水泥沙固定在一个底部和四周封闭的巨大‘沉箱’内,一块打捞出水。”

  广东省文化厅透露,财政部审定了9000万元专项资金,并拨款3000万元用于打捞工作,对古沉船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史上属首次。

  游客可在水晶宫观看发掘过程

  昨日,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厅获悉,“南海一号”在7月份被整体打捞出海后,将在密封沉箱的保护下,平移到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上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该博物馆中间的最大展厅状似一个巨大的玻璃缸,被称为水晶宫,这里将是“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后长久的栖身之所。

  广东文物部门提供的资料透露,水晶宫将被灌入12米深的海水,这些海水的水质、温度及其它环境将模拟“南海一号”所在海底的环境,被打捞出的“南海一号”将躺在水晶宫内,静静等待考古人员慢慢发掘。该馆同时计划在今年年底向游客开放,届时游客可以通过水晶宫透明的玻璃壁观看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南海一号”文物的过程。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施工现场,近10层楼高的博物馆在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包围中已矗立海边。该博物馆位于广东海陵岛南端,背靠青山,面向大海,四周被一片未曾开发的沙滩所包围,因沙滩上覆盖着白沙,当地称为“十里银滩”。

  在施工单位的批准下,记者戴着安全帽顺着层层叠叠的脚手架爬上了博物馆的馆顶。博物馆已经封顶,但馆顶仍堆放着大量的钢筋、水泥等建筑物品,多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站在馆顶,施工单位项目部经理王继忠不断提醒记者小心一脚踩空,他介绍说:“博物馆共有6个馆区,目前整个博物馆的主体工程都基本完工,剩下的工作只是倾灌水泥、

装修墙面等小型的工程。6月底,整个博物馆的工程就能基本结束,绝对能保证‘南海一号’如期入馆。”

  据悉,广东省财政对该博物馆工程拨款近1.6亿元,该博物馆的辅助工程计划投资3千多万元。

  “南海一号”打捞面对三大难题

  近几日,广东阳江海面上刮起了该区域这个季节少有的6级大风,大风时而掀起3米多高的海浪,承担打捞工作的“南海一号”打捞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剧烈摇晃着,海面上还不时下着雨,四周笼罩着一片阴霾。

  如今“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已全面暂停,7月份出水的目标也因天气原因充满了变数。即使打捞工作能尽快恢复,接下来的工作仍将面对三大难题。

  起吊过程船体会否散架?

  有专家提出:用来保护、固定沉船的沉箱只是底部和四周密封,顶部并没有密封。在起吊中,从海下30米到出水,压力会不断变化,压力的减轻极易使被海水浸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木制船体散架;起吊过程中的倾斜或摇晃也有可能使沉船内部的满仓瓷器发生挤压,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这些珍贵的南宋瓷器在顷刻之间变成一堆碎瓷片出水。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就此解释,打捞“南海一号”的沉箱虽然顶部不密封,但沉船上方覆盖的近2米淤泥也将一起被装入沉箱,而且工作人员会在沉箱的顶部放置巨大的水泥块来进行静压处理,沉箱内的水分和泥土都不会流失。“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的制订和通过用了4年的时间,广东省文化厅、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等单位对整体打捞方案进行了6次修改,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4次论证,方案才通过。

  面对海上变化莫测的天气和随时可能形成的大浪,魏峻说:“我们会选择风平浪静的时候起吊‘南海一号’。”

  出水运送会否发生意外?

  “南海一号”被起吊出水面后,将被放置在巨大的驳船上,然后再运送到海陵岛的水晶宫,此过程中“南海一号”将被裸露在海面上。“南海一号”出水点离海陵岛的水晶宫还有24海里的距离,运送是在苍茫的大海中进行,随时都有足以让巨船摇来晃去的大风大浪。7月,该海域将出现台风天气,恐怖的台风及掀起的骇人巨浪,都有可能给“南海一号”致命一击。

  魏峻解释说:“实际上,没风的时候,大海像镜面一样平静!”运送“南海一号”的驳船都是经过严格设计和论证的,肯定不会出现让“南海一号”发生倾斜或剧烈颠簸的情况,而且“南海一号”出水点离海陵岛的水晶宫航行两个多小时足够了,即使在多台风的7月,找个如此短暂的风平浪静时间段还是能找到的。

  水晶宫保存是否安全?

  即使“南海一号”能被万无一失地安放到水晶宫深达12米的海水中,但它必定要面对压力、微生物、温度、光照等微环境的改变,毕竟水晶宫不是近30米深的海底,一旦保护不力,“南海一号”会在水晶宫内发生霉变、腐烂。

  多次参与“南海一号”整体打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指出,“南海一号”的保存涉及海洋学、生命化学、物理学,防腐蚀等多学科、多技术课题,难度非常大。“南海一号”水下考古负责人、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也向记者透露:“水晶宫隶属广东阳江市管辖,但仅靠阳江来保护‘南海一号’力量肯定不够,就是整个广东省也不够。”有消息称,国家文物局已委托一些院校、科研单位制订具体的保护措施。

  魏峻说:“‘南海一号’移居水晶宫后,沉箱不会立即打开,这样就不会破坏它的微环境。考古人员将采用逐层打开的措施,一点一点发掘。”魏峻估计整个考古发掘过程至少需要6至10年时间。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表示:“古人为我们保存了800年,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1000年。否则,我们既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后人。”□晨报特派记者申延宾 广东阳江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8,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