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家口坝上禁水令调查(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02:43 燕赵都市报
种菜离不开水,节水灌溉才是蔬菜产业今后的路。王大伟摄 这些苗苗是胡荣一家一年的希望。李彦宏摄 坝上一望无垠的菜地。韩飞摄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 李彦宏)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气候较冷,毗邻京津,独特的自然及地理条件使该地区的错季蔬菜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得红红火火。一份数据显示,2006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全年种植蔬菜69万亩,产量285.6万吨,产值达19.9亿元,近200万农民从事蔬菜种植。 另一方面,坝上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属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加大,地下水位年平均降幅1米多,有的地区一年间的最大降幅近10米,局部地区地下水开采过度。 一喜一忧的局面摆在了坝上政府及菜农的面前,如何理顺眼前的经济利益与子孙后代喝水问题的关系,着实需要从长计议。 今年3月26日,张家口市全面叫停坝上地下水开采,张家口市市长郑雪碧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发出了“坝上禁水令”:从今年起,坝上不准新增一眼井,严格控制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发展节水农业。 菜与钱与水 进入5月,当很多地方已经绿树成荫的时候,在塞外山城的坝上地区却依然很难看到绿色,平坦广袤的坝上到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黑黄色的土地。这个时候,也是坝上农民小规模春耕开始的时候。 但对于坝上的菜农来说,工作很早就开始了。 5月4日,张北县张北镇赐儿山行政村杨棚庄村60岁的农妇胡荣揭开自家的育苗大棚,看着长得绿油油的莴笋苗子,胡荣脸上漾着笑容。 早在一个月前,胡荣和62岁的老伴武连枝就在大棚里育好了苗,等到苗子长好了,再把这些苗子分开栽种到大田里。胡荣的儿媳妇李燕青说,这些苗子一到大田里就得开始大量用水了。 胡荣和老伴、儿子、儿媳一家四口以种菜为主业,每年全家种蔬菜十多亩。说起自家的收入来,武连枝略带自豪地说:“遇到蔬菜好价钱的时候,哪一年的收入也都在三五万元。”李燕青笑眯眯地补充道:“那还是刨去家里一年所有的开销,到年底净落的钱。而且还是想吃啥就吃啥,什么时候想吃肉就买。” 杨棚庄村是张北县较早开始种植蔬菜的村子,目前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以种菜为生。 5月4日这天天气不错,风不大,杨棚庄村几个老人在村口晒着太阳。69岁的老人李义简单算了算:“到今年,村里大批种菜有7年的时间了。”7年间,杨棚庄村农民的生活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一户收入三五万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有的“会种菜的”赶上好价钱,一下子挣几十万的也有。 种菜已经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种菜全靠水”,在没打机井之前,坝上靠天吃饭的旱地庄稼年年都很难保证收成,干旱的坝上谈种植蔬菜无异于天方夜谭。可是,自从有了机井,坝上祖辈留下来的耕作方式从此被颠覆。 “一亩白菜,从栽种后到砍收至少得浇四五次水,一次至少得浇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就30吨水。”武连枝多次重复着这句话:“种菜全靠的是水。” 现在整个赐儿山行政村一共有40眼机井,全都是用来抽水浇地的。武连枝说,种菜7年多了,到现在有一眼井基本上已经出不来水了,其他井还都能用。对于这些井的水位的升降,武连枝说,他们没有注意这个事情。 用来浇地的水,农民们只需缴纳抽水的电费,按照政策规定,农业是不收取水资源费的。武连枝说,一亩地一年下来,浇地的电费差不多二三十元钱。 水真是少了 2002年,中澳技术合作河北水及农业管理项目办公室在张家口正式成立,当地水务部门简称其为“澳援办”。该项目主要致力于搞节水灌溉,面向张家口坝上地区。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坝上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从2003年开始,该项目在坝上几县设立了各种类型的监测井100多眼,用来监测其地下水位。 在澳援办项目执行大队队长安磊的桌上放着几组监测井水水位升降图表:张北县两面井乡德言庆庙村的一眼监测井,2003年6月实测水位距地面不足5米,而到了2006年10月,该井水位距地面已经达到了12米,三年的时间,水位下降了7米多。 沽源县二道渠的一眼监测井,2005年到2006年一年的时间,水位下降4米;尚义县大营盘乡付家村的一眼监测井,从2003年到2006年三年的时间,水位下降近10米。 从许多监测井水水位升降图表资料中随便挑几个图表就能看出,诸如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从100多眼监测井的监测数据看,大部分机井的水位都在下降。 根据几年来的检测,澳援办得出结论,坝上地下水位年平均降幅达1米,有的地方严重的,甚至一年下降了近10米。 安磊说,坝上的地下水位已经呈“急剧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调查人员还发现,从2000年开始,坝上浅层井成批报废。尚义县2000多眼井干涸,由于淖泊周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使淖泊水大量补充周围地下水,湿地面积萎缩,多处淖泊干涸。 调查人员认为,华北最大的内陆河湖泊———拥有近6万亩水面的安固里淖的干涸,与此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随着浅层井的不断枯竭,新打机井却越打越深,有的达到100米。 2004年,澳援办关于坝上地区可持续农业用水综合资源评估报告出炉,结论指出,“坝上地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很低。蔬菜生产消耗了80%以上的水资源量,但产出只占农业总产值的大约35%。” 安磊认为,这种对水资源的无序开采,没有任何节水意识,其结果是“卖菜”无异于“卖水”。 井打多了 澳援办关于坝上机井数量的最新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坝上共有机井23238眼。安磊说,就坝上地区的面积而言,这个密度已经是十分高的了。 坝上有规模的机井工程始于1998年。生态的脆弱,干旱的气候,成为了制约坝上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年,为了大力发展水浇地,提高土地质量,坝上“万眼井工程”声势浩大地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坝上的蔬菜种植也开始普及。 “到了2000年,坝上打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那个时候,农民种菜开始见到了明显的效益,打井的积极性更高了。”张家口市水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政府各个部门也开始把“打井”视为坝上的重要扶贫途径,形成了“打井就是扶贫”的观念。 “坝上生态农业工程”是我省张承地区重点的生态农业工程,“中低产田改造”是其中项目之一。张家口市农业开发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中低产田改造”其实主要就是指打井,改造农田。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通过该项目已经打井达几千眼。“土地整理项目”是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重点扶贫项目,打井也是该项目的重要内容。国土资源局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已经打了6眼井了,均是100米的深井。 张家口市水利局农水科武殿亮科长说,水利部门按理应当是管理水资源的部门,但是,在坝上各种名目的打井工程中,大部分已经脱离了水利部门的管理。“为了脱贫,政府支持打井,而审批权在县一级水利部门,很显然,政府支持的事儿,县水利部门也仅仅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水利部门根本管不了打井。” 据澳援办调查,在坝上地区,有时候七八个部门都在打井,但是相互之间没有协调和规划,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薄弱,缺乏总体的规划。 保住子孙后代的水 2005年3月9日,由张家口市政府批转的市水务局《关于坝上三县可持续农业用水综合资源评估情况的报告》下发到坝上张北、尚义、康保三县政府部门及市政府相关部门(当时该报告未纳入坝上沽源县)。 该报告指出,“按照坝上当前开采速度,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将保持下去……”报告中郑重建议:“一、由于三个县的地下水资源有限,发展蔬菜应主要依靠节水,而不是打井。二、发展新的灌溉区域,应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水利部门的协调下进行。三、由于灌溉潜力小,各县应重新考虑蔬菜发展政策。” 这是坝上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资源之后,收到的首张来自市一级政府的“警示牌”。 紧接着,2005年8月30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又下发了一份文件:《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水务局〈关于坝上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坝上地区水资源的管理十分紧迫。”这是张家口市一级政府面对坝上水资源管理问题的首次正式表态。 这个文件对坝上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取用水的管理、节约用水及水资源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位当时参与起草文件的水务局的干部说,该文件总的来说就是开始规范坝上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之走向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张家口市水务局的一名干部说,也是从这时开始,如何节约坝上水资源,也开始引起政府、相关部门,乃至菜农们的注意。 2005年张家口市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坝上的经济发展的描述,由先前的“将大力发展坝上蔬菜产业”悄然调整为“大力推广以节水灌溉代替打井的方式,控制蔬菜灌溉面积”的决策。 “今后坝上不再新打一眼机井,蔬菜发展不再增加面积。”“坝上水资源要严格管理。”在今年张家口市全市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张家口市市长郑雪碧可谓语惊四座。 “其实我们觉着很自然,必然的。”在得知了市政府将严格管理坝上水资源的政策后,张北县水务局水资办耿延常主任说,“(种蔬菜)当时是发了财了,可得想着子孙后代呀。” 相对于坝上其他几个县来说,张北县的地下水资源更为匮乏。张北县水务局农水科岳凤瑞主任认为:“把水好好管起来实在是件好事。” 去年年底,张家口市坝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由张家口市水务局制定完成。安磊参与了该规划的起草,他说,该规划经政府审批之后,将是未来坝上水资源有序利用的一个大纲,依照这个大纲来用水,坝上水资源利用将会走上一个新的有序发展之路,同时,大纲也将是保障坝上子孙后代吃水的“利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