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的8个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09:22 新周刊

  中国钱的8个出口

  我的钱很无辜,它意义在于培养更多的股民和基民,无法主导自己的去向。

  我的钱很无奈,它不能选择不能思维,只能豪赌一把效应。

  我的钱很无趣,它空有态度空有梦想,却只能挤在一起泯然众人。

  文/胡尧熙

  中国人早就不避讳谈钱,只恨谈得太多,赚得太少。放眼看去,人人都在投资,人人都想投资,但还是有12万亿人民币堆在银行里,无处放生,无处可投。在热钱横飞的时代,中国人仍以40%的储蓄率把世界平均水平远远抛在身后,高出15个百分点,"钱是存出来的"还大有市场。

  股市已经是一只疯牛、基金收益早就翻番、国债发行量水涨船高,投资人和投机人都有足够的理由给市场再送去一些利好。目前全国基金持有者数量已猛增至1700万人,一季度A股市场新增开户数高达501万户,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有人惊呼:"全民炒股时代回来了,人们都学看K线图了。"但除此之外,我们的钱还能投在何处?古董、艺术品?它们的门槛和品位一样高,只可眼羡,难以把玩。13亿人当中的12亿还在挖掘原始积累,期盼第一桶金的出现,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进化到更高的等级,谁也不敢定出时间表。"10亿人民9亿倒,还有1亿在寻找",这个年代已经久远,但所有关于财富的追求行动依旧是整齐划一的全民行动。改革开放30年,无产者变成有产者,有产者变成中产人,唯一被落下的是中国人的财商。《穷爸爸?富爸爸》从西方红到东方,为更多的中国人打开投资冲动和财富梦想。但这本紫色封面的书早就是西方财商教育的范本,问题是,在中国,我们从来找不出同样的一本书。中国不缺理财师,缺少的是财商教育者,所以,前者只能被闲置,成为财富时代的豪华摆设。中国同样不缺经济学家,但他们只热衷于为政府出谋划策,即便看到了"全民炒股很危险",也无意为公众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指明出路。

  我的钱很无辜,它意义在于培养更多的股民和基民,无法主导自己的去向。

  我的钱很无奈,它不能选择不能思维,只能豪赌一把效应。

  我的钱很无趣,它空有态度空有梦想,却只能挤在一起泯然众人。

  2007年的《中国私人理财形态报告》赫然写着:60%的理财者处于25至34岁之间,月收入大于8000元,他们处于人生黄金阶段,对财富尚有渴望,对生活尚有梦想,同样处于爬坡阶段又面临着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这使他们更加向往理财,希望通过理财实现资产的增值。这几乎是一段当下中国人财富面貌的素描,理财又何尝不是一次爬坡上坎,特别是在方向不明,道路匮乏的时候。

  聊以自慰的是,外资银行在多年的渐行渐进之后终于落地生根,但人民币业务的开展未必意味着投资渠道的丰富,此外,近年来新兴的理财投资由于缺乏诚信制度和相应的规范,始终未能成为人们的重要投资渠道,比如甚少人染指的保险,即便它在美国是最流行的

理财产品之一。

  投资热正在发散,却空间有限,遥不可及。有经济学家曾经断言:当经济生活贴近了个人资本这一最丰富的动力源泉时,困扰当前中国投资和消费的一些症结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可以看到的前景,但却道路漫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