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央视《世界周刊》走进印度:中印文化交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10:49 央视《世界周刊》
康辉:上一期节目我们介绍了印度的科技之都班加罗尔。也收到了观众的短信反馈。在信息产业界有一种说法,中国硬件强,印度软件强,如果中印联手则天下无敌。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另当别论,但它确实点出了中印两国间存在的差异与互补性。作为两个相邻的亚洲大国,中国与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印之间的贸易潜力和合作契机越来越引人注目。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带您去了解那些走进印度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我们先从德里的一次巧遇说起。 康辉:原本只是想来感受一下德里老市场的气氛,但一进市场,我们就碰到了几个中国人。顺藤摸瓜,我们找到了一家卖中国食品的小店。老板竟然会说中文。“你好” 据这位老板介绍,这几年,来印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就进口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和调味料。 康辉:您是“三一重工”的? 中国顾客:是。 市场邂逅的几位中国顾客,全是在印度工作的。这让我们对第二天对采访中资企业更多了一份期待。 康辉:当我们告诉大厦的保安,我们是来采访华为的。他毫不费力地听懂了这两个中文字。在印度,华为已经成为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品牌。从2001年进入印度市场,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印度电信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在2002年我们建设了(印度)这个国家的传输骨干网,2004年,华为公司承建了印度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宽带骨干网,同时也是印度的第二大政府运行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它几乎所有的电信设备全是华为公司提供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印度的第一3G的合同,我们已经在印度开通了这个3G的试验区,打通了3G的电话。 华为在印度的分公司现有200多人,其中70%是印度人。但是,回顾这6年,华为在印度的发展绝非坦途。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在过去的6年来,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来读懂这个印度市场。因为这个国家的国情所具备的这种它的特点,导致它的整个商业文化比较特殊,还有它的商业法律和法规非常复杂,也比较完备。这也许是所有进入印度的中国公司的同感。三一重工。在印度拥有最大的一个中资直接投资项目。 2006年11月23日,三一印度分公司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签约,在印度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成为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度最大的一笔直接投资。 谈到在印度投资和做生意,三一人最强烈的感受也是法律方面的困难。 三一集团副总裁 三一印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贺东东:如果到印度来投资的话,就一定要尊重或遵守当地的法律体系,而且最好是有一些顾问,或者说有中介公司会跟你做一些顾问,否则的话,你不知道哪个地方就触犯了哪一条法律,就很麻烦。 印度基本沿袭了英国殖民时期的法律体系。独立后,又特别加强了一些经济立法。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与国际接轨。印度又修改了《专利法》等相关法律。 因此,印度依法治国的理念清晰,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比较强。但对于不熟悉印度法律的中国企业来说,经常会遇到问题。 三一印度公司最近就遇到了类似的尴尬。今年2月,德里法院作出判决,将德里一片繁华的商业区裁定为违法商用建筑,要求所有商户搬迁。 事情的起因是德里一位居民依据1968年的一项关于民用建筑不可商用的法律起诉了德里市政当局。法院判这位居民胜诉,让上万家公司和商户限时搬走。现在,三一只能栖身在这个拥挤的临时办公区。 三一集团副总裁 三一印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贺东东:在中国呢,对(外来)投资者,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超级待遇 ,因为印度是一个均衡发展的国家,它政府的取向是多元化的,所以投资在印度更接近一个平常角色。它的税收优惠相对来说不像中国有那么大,征地的话也是一个普通的商业行为,不会说有政府帮助 给你开批开发区,大家给你让路。 贺东东:从整体的对外资开放的程度来讲,还比不上中国,比如说它的零售业还没有开放,房产也是刚刚才局部开放。印度市场对于成本的敏感度也超乎中国企业的想象。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比如政府企业的所有招标和采购,按照它的招标法律。首先对你的技术有非常高的要求,第二是还需要你价格最低,这是一个矛盾。即便如此,自1991年印度经济开放以来,大量外国公司前来投资。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在6年前华为刚来的时候,周围是一片沙漠,这个不是真的沙漠,就是一片荒凉,周围什么都没有,那么我所在的这个写字楼是当时这个地方最豪华的写字楼,一些跨国公司,包括IBM,包括朗讯,包括雀巢的总部都在这里。 中国驻印度大使 孙玉玺:现在我们在印度各种工程项目已经到了40多项,印度到中国去的其实已经上千项了,它们有150多个公司活跃在中国的各个经济领域里。贸易额这几年是迅速上涨,我来的第一年——2005年是80亿,去年是250亿,为2010年规划的是400亿,但我估计至少也要突破500亿,而且前景非常好,我们这些贸易总体来看两国的贸易还是比较平衡的,没有很大的逆顺差。 三一集团副总裁 三一印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贺东东:印度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基础设施,根据他们的数据,大概5年之内会有2000亿美金的这么一个基建投资投进来,市场的增长速度会在20%到30%左右,所以对我们工程机械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印度有十多亿人口,但是电信不到2个亿,电信普及率不到20%,所以说未来这种增长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巨大。基于未来这种巨大的潜力,那么印度市场在我们整个全球战略里面是具有一种战略意义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市场的魅力,印度的人力资源也是吸引华为等中国公司进入印度的重要原因。 康辉:走进华为印度研究所,感觉跟一家印度本土公司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办公区里时常会看到一些中文。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在我们公司整个研发战略里面,有些底层的软件设施放到印度来做,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印度IT业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学习印度在全球来讲比较先进的软件工程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些先进的经验。 华为印度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现有员工一千多人,其中95%为印度籍员工,主要是软件工程师和质量控制专家。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印度人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强的,第二是印度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面它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印度员工他不会去随意地去窃取公司的技术机密。最后一点我觉得是在语言上它具有先天的优势,无论是开发软件还是跟国际接轨也好,它具有先天的优势。 2003年8月,华为印度研究所通过软件行业CMM5级认证,标志着软件研发能力达到业界最高水平。 布帕希先生是华为印度研究所负责质量控制的副所长,也是研究所里职位最高的印度雇员。在2000年加入华为之前,他一直为其他大型跨国公司工作。选择加入华为,他有自己的理由。 华为印度研究所副所长 布帕希 :they had very major global plan ,they want to take the leadship than other companines,they were showing high level commitment to quality and other. (华为公司有远大的全球目标,希望占据行业领袖地位,对于质量有着高水平的追求。) 而对于加入华为公共关系部还不到一年的维尼塔, 在中国公司工作, 更多地意味着新鲜与挑战。 华为印度研究所员工 维尼塔:huawei was a obvious choise because its full of challenges concerned it's a Chinese company。。。。, different from UK,US working. Since I have previously worked a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I had exposition to it, so to join a Chinese company will be a whole new experience.(到华为对我来说很自然 因为这里充满了挑战,它是家中国公司。和英国,美国公司不同。以前我曾在其它跨国公司工作过,加入中国公司会带给我全新的体验。 这里的员工觉得与中国同事交流也没有什么障碍。 华为印度研究所公共关系部经理 吉尔伯特:we are from the same asian region,so the value and culture is almost the same .(我们都是亚洲国家,所以我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文化。) 在印度,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谈及中印文化的共通之处。但眼下,印度人对于中国最大的兴趣还是在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有的经济学家看来,印度政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也和中国有关。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迈·拉詹 博士:first, the old systems stop working effectively,….the second is China….. the indian politician and.. always had that India is a large country, because it's a large economy, we can't follow the way of the east asian tigers, that their way is not our way. we can't grow as fast for that reason .Once China started growing, those sort of arguments didn't make that much sense.and so there was an impetus for India to now abandon its old ways to follow China's, so that was the second effect. third effect was crisis at the end of the 1980's.india got into an exchange crisis which then gave the reformers some ability to push through their agenda,([印度改革],第一是因为过去的体制再也不能有效继续了。第二是因为中国。印度的政治家们总以印度是个大国为由,强调我们不能走亚洲四小虎的路,不可能像她们那样迅速发展,但是,当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这种论调就显得站不住脚了。因此印度受到了某种刺激,也跟中国一样开始改革。第三个原因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外汇危机,使得改革派有机会推进他们的主张。)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而印度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取消许可证制度。发展到今天,印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结构。 华为通信(印度)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余永彬: [印度]更加注重国内的销售和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不是靠出口和外资投资。第二是它比较注重发展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或者工业。第三是它更注重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这种产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这种低技术的行业。所以说从经济模式来讲,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性相对不是那么强,同时,它对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周期的这种抵抗力它就更强。 在印度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工业和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分别为54%、26%、20%。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服务业的增长最为显著,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商业流程外包服务的出口在过去10年中一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不过,印度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发展却相对艰难。 印度农业虽然只占GDP的1/5,但吸收了全国60%的就业人口,是全国6亿多人口的生计所在。可目前印度有60%以上的土地依旧是靠天吃饭,农村成为印度经济改革的薄弱环节。 三一集团副总裁 三一印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贺东东:印度这两年开始隐含着一股向中国学习的热潮,它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经济特区的建设,但是现在他们也正在反思要不要停。为什么?就因为环境不一样,它不能拷贝中国的这个模式过来,因为他的土地在农民手上,但是印度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远远超过中国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因为他进城打工的机会太少,他受教育程度很低。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你要大面积征地就可能会碰到很强烈的反弹。 3月中旬,由于农民抗议政府征收土地建设经济特区,印度西孟加拉邦爆发农民与警察的冲突,造成14名农民死亡,数十人受伤。迫于巨大压力,当地政府不得不搁置经济特区计划,全国237个经济特区的建设也一律叫停。印度社会发起了一场有关特区的大讨论。 印度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 米特拉 博士 :the Noble Prize owner Amartya Sen who wrote a book recently, 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Everyone is arguing. It takes us much more time to take decisions. Whereas, in China, when you decide to do something, one time you argue, settle and then move. 1998年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特亚·森最近出版了一本书,《爱争论的印度人》。他说,在印度,每个人都在争论。这让我们花了太多时间来做决定。而在中国,当你们决定做什么事情,争论一会儿,谈妥了,就付诸行动了。 在学者们看来,中国的改革发展快而有力,印度则慢而谨慎,各有各的国情,并无对错之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 拉古拉迈·拉詹 博士:So there are some benefits in India of the system, and there are some benefits in CHina of system. …So I would say that …… no single country has the perfect system,…Where is important is the different ways we get to the common goal. (印度体制有它的好处,中国体制也有它的好处。没有哪个国家的制度是完美的。重要的是我们殊途同归。) 说到中印之间的相互影响,合作,说到在印度的中国人,还有一群人不能忘记。他们代表着中印交流的未来。 新德里的两所著名大学,尼赫鲁大学和德里大学都有中文系。这个印度版的春节联欢会也就自然成了两校学生PK中文水平的舞台。 夏捷旺,德里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尽管才学了一年半的汉语,但口语表达非常流畅。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要学中文呢? 德里大学中文系学生 夏捷旺:因为开始的时候我只想学一门外语,得到了机会去学外语,老些人跟我说的,中文是最难的外语,我想掌握一个最难的,我就学一个最难的,比较好,所以我学了这个。 和大多数印度人一样,夏捷旺以前对中国并不了解,只知道香港有个武打明星叫成龙。一年前,他随印度青年代表团访问了中国。 记者:那你到中国去之后,你觉得中国最吸引你的地方会是哪? 德里大学中文系学生 夏捷旺:上海的浦东。我去中国以前觉得中国和印度差不多一样的,但现在去了以后,就到那个城市里他们那个楼比较高的,桥比较多,路上比较好的,条件那边比较舒服,大家到印度来看,印度绿化的东西多,中国没看到。 有很多经济学家说,2030年的时候,中国是最的强国家,还有2050年的时候,印度是最强的国家,但不要对证?我们两个可以一起发展,没问题。 近4年来,到印度留学的中国学生逐年增加。目前在印度的中国留学生有200多人。 艺术,生物工程,计算机和环境工程是最受中国学生青睐的专业。 冷静在尼赫鲁大学读研究生已近两年,专业是艺术美学。 尼赫鲁大学中国留学生 冷静:当时受到印度的艺术、电影、音乐等等的吸引,觉得那学印度艺术嘛,自然是印度最好,所以就决定到印度来。 留学费用上,印度相比起西方国家肯定是要低一点,像我现在的费用就是一年1200美元。生活费上开销要比在国内要高一点。 尼赫鲁大学中国留学生 冷静:(印度)它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起我们来说还不是太好,比如说它夏天可能会停水、可能会停电,那如果是你要来印度的话,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在印度,还有一些中国学生在印度软件业巨头INFOSYS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 印孚瑟斯公司中国实习生 华中理工大学学生 邵宝麟:中国人很努力、很聪明,印度人也同样很努力、很聪明,但是印度人他们会更愿意去做一些东西,而不是去想一些东西。这些是和中国大学生最不同的一个地方。 印孚瑟斯公司中国实习生 东南大学 张实睿 :印度的青年在为人处事上,不像中国人青年那么浮躁、那么的焦躁。其二,我觉得印度人对英国、对美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跟中国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是年轻人,觉得英国教会了他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切。 他们的生活节奏我感觉没有中国人那么快,或者说他们会比较安逸。按部就班的,今天做点什么,明天做点什么,一点都不急。 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交流,这已经成为中印两国领导人的共识。2006年“中印友好年”期间,两国互派青年代表团访问。 印度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 米特拉 博士: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要基于人与人的交流,首先要连接中印之间的航线。每周汉莎航空有143个航班从印度起飞,我们需要增加中印之间的航班。每年印度有700万印度人出国旅游,其中至少应该有100万去中国。 中国驻印度大使 孙玉玺:要想发展友好关系,一切要从加强交流开始,通过交流互相就了解了,互相了解了才谈得上建立信任,才谈得上发展友谊,那么有了信任和友谊,最后的结果就是合作。 康辉:在印度采访的时候,当我们提起玄奘,不少印度人表示听说过。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但在这次采访过程中,我们在印度没有遇到中国游客。据统计,去年中印两国的旅游者达到50万。50万对两个10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实在不是个大数字。可见,中印之间的交流还大有空间。我们的《走进印度》系列节目至今播出三期了,不少观众说,他们看到了与自己想像中不一样的印度,对印度的科技发展和印度人的创意和活力感到惊讶。但是,请不要忘记,INCREDIBLE INDIA,印度是“不可思议,超乎想象”的。下一期,我们就将向您展示不可思议的印度-----一个充满了尖锐矛盾与巨大反差的国度。在这里,我们有一个互动话题期待您的参与。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