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非常道:赖声川的“桃花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13:01 深度105
非常道:赖声川的“桃花源” 【主持人 李涛】非常道,非常人物,非常观点。今年是中国话剧的百年诞辰,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非常的多。这两天,台湾戏剧人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正在北京进行第三轮的演出。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出戏在内地已经创下了连续40场“一票难求、场场爆满”的奇迹。赖声川究竟是个什么人,《暗恋桃花源》又是一部什么剧,一起来看今天的《非常道》。 1:难忘的《暗恋桃花源》 是惊艳,有悲剧也有喜剧。像百老汇的戏,好比说像《猫》这样的剧,事实上它可以让观众有一两个地方觉得难忘,它已经可以成立了。《暗恋桃花源》可能有七八个地方让你觉得难忘的,我们一直觉得《暗恋桃花源》是我们的镇团之宝,我当然是每一个版本都很喜欢,本身第一次就是很特别的,第二个次又加入了林青霞,又拍电影,第三次又有它一个很特殊的组合,云之凡是由肖爱演的,整个组合换到中生代。 2:经典来自原创 在大陆,这次这个演出一直不断给我一些惊喜,我觉得可能观众看《暗恋桃花源》,他一部分的喜悦,也是因为这是中国人的作品,不用看翻译来的东西,不用看外国来的东西,会有一种特别的喜悦。我们非常重视原创,这么多年来,表演工作坊坚持每年排练两出戏,我们坚持至少有一部是原创的。我们在台湾,我们的观众养成一个习惯,来看表演工作坊的戏,大部分的时候看到一个新的戏,这个作品是属于这块土地、这些人的,这些人演给这些人的,当然是一个更亲切的感觉。 3:有创意就有市场 很多人说大陆这些年的整个剧场在一个低迷的情况,很多人好奇我们是怎么做的?创意吧。很成功的一个演出,从《那一夜我们说相声》,那我想用相声本身来说明相声已经不见了,这个举动本身,回想起来是一个挺前位的做法,做出来的作品又非常好笑,观众又非常喜欢看,我们的实验性成为一种主流,然后创造出一种市场。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进剧场看戏。我们当年在台湾也是一样,我们大部分观众没有看过什么叫话剧,什么叫舞台剧,进来一看他觉得,这个如果就叫话剧的话,我们要经常看。 4:我的戏剧之路 我在美国生的,这不是我能够决定的。然后我12岁到台湾,换一种文化,重新学习。我的兴趣很广泛,而且都是在艺术方面。我喜欢画画,我喜欢音乐,喜欢诗、文学,喜欢电影,但是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把这些聚焦。我想剧场可能是这样一种东西吧,我是出国留学,学一样不存在的东西,二十多岁才开始看戏,然后学戏。 5:何处寻求大智慧 我更关注人内心的东西。2500年前,如果你在希腊,你是苏格拉底的门徒。在中国,你是孔子的徒弟。你为什么要跟随这些人?是为了学习他们的智慧。教育制度全世界都一样,可以训练出很多精彩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管理好我们的工作。可是真正遇到人生的困境的时候,谁生病了离婚了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不是有智慧可以面对和渡过这些难关。像《暗恋桃花源》这出戏,我不想说我想传递一种智慧,我觉得我也没有这个能力,但多多少少有一点进去了,我觉得观众潜意识里,他会知道这个东西。 【主持人 李涛】《暗恋桃花源》究竟为什么会火?赖声川的创意学究竟又讲了些什么?我告诉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恶搞。你看,一悲一喜,一正一谐、一静一闹,不是恶搞是什么?不仅如此,赖声川甚至还敢在剧中让陶渊明的老婆偷人,这感觉都像是周星驰的电影里干的事儿。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人称“学术超男”的易中天,你看,又是学术,又是超男,都是不搭的东西,却合到一个人身上了。易中天通俗说历史,大胆解构经典,虽说是赚了两千万,不过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对此,易中天放言,【反对通俗解读经典的人是混账 易中天 文化学者】反对通俗解读经典的人是混账。话说得有点狠,不过我在想,与其让历史都躺在故纸堆里,还不如让易中天、于丹他们恶搞一下,起码也能吸引一点年轻人。当然,我说的恶搞是要有条件的,对于经典,你得懂,对于时尚,你也得知道,可不是没有限制的,否则就成了当下网络里的那些乌七八糟东西了。就像这个恶搞的“搞”字,拆开来,你看,就是“高手”二字,不是高手可搞不了啊。 编导:谷小悦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