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建交始末:台湾问题谈判纠缠近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10:4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郝亚琳) 16日一早,英国外交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抵达北京开始访华。此访正值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5周年。

  裴坚章大使,当年中英建立大使级关系谈判的中方谈判代表,向记者讲述了35年前两国建交的前后经过。尽管已80岁高龄,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老人清癯的脸上不禁流露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神情。

  早在1950年,英国方面就提出想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双方随之进行了谈判。但是由于英国在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态度不明,双方一直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才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宦乡为首任中国驻英国代办。

  “这种代办级的‘半建交’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发明,充分显示出中国外交的灵活性。这一时期也是中英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裴大使说。

  随后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英国的对华政策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英关系经历了停滞和动荡的一段时期,直到70年代初期,才迎来了转机,这其中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因素。

  1970年希思出任英国首相后,在外交政策上有新的动向。中英两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扩张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

  中英两国在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方面也存在着共同利益。英国意识到,要维持自己在香港的统治利益,就必须尽可能使中英关系保持积极状态。

  此外,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中英都调整了对美政策,使两国关系长期受美国因素制约的局面有所改变,也为双方相互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1970年11月底,裴大使来到英国,成为第三任中国驻英临时代办。1971年1月15日,他拜会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罗伊尔时,对方表示英国希望将两国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建议双方就此问题进行讨论。经请示国内,谈判随后在伦敦进行,由裴大使担任中方谈判代表。

  “一开始,我们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求英国明确支持我们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是要撤掉他们在台湾淡水的总领馆。这是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好在谈判还比较顺利,谈了几个回合,英国方面就同意了。”裴大使说。

  但是,英国政府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却成为接下来谈判的一大障碍,英方认为,台湾、澎湖仍是“法律上的主权未定领土”。

  “我们要求英方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明确表态,但他们非常不痛快,关于这个问题双方一直纠缠了近一年时间。”裴大使说。

  据他回忆,中方为促成问题的解决做了很多工作。

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约见了英国驻华代办谭森,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也同英方谈了好几个回合。最后,双方达成了谅解,用内部换文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1972年3月4日,中英两国终于就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的内容和措辞达成一致。3月13日,乔冠华和英国新任驻华代办艾惕思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联合公报,决定从即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升格为大使,英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即日起撤消其在台官方代表机构。

  艾惕思出任英国驻华首任大使,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宋之光于同年7月履任。中英关系正常化进程终于完成。

  对于今后中英关系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英国政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裴大使表示了乐观的态度。

  “中英两国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也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相信今后仍将顺利发展下去。英国政坛的变化相信不会对中英关系造成影响。”他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