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重庆评选直辖十年以来十大环保事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16:48 重庆晚报
本报讯 民丰农化的污染吸引全国目光、天原化工厂的惊天爆炸进一步加快了主城污染企业的搬迁进度……这些事件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些事件,有望成为重庆直辖以来十大环保事件。 从今天开始,本报独家与市环保局联合推出“直辖十年·十大环保事件评选活动”。我们先期评选出16个候选事件,欢迎读者从中选出10个记忆最深刻、对我市环境保护最有影响、最具有推动作用的事件。 读者可通过两种渠道参与评选:1.将这张报纸剪下(也可复印),在您选中的事件下画勾,同时写下您对环保工作的建议或意见,邮寄至重庆市环保局宣教处徐伟收(地址:江北区大石坝冉家坝旗山路252号,邮编:400021),截止日期为5月31日。2.即日起登录重庆晚报网站(www.cqwb.com.cn/zhuanti/hbsj/),在网上参与评选。所有参与评选的读者,将有机会获赠精美礼品,同时参加市环保局“百万市民看环保”现场活动。 重庆要变得天天有蓝天、处处有碧水,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期待您参与到此次评选当中,共同加深我们的环保记忆。 01 “四件大事” 有环保 1998年3月12日,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参加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嘱咐重庆要抓好“四件大事”,分别是移民工作、老工业基地改造、扶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江泽民还特别强调,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三峡水库的功能发挥和长期安全出发,从子孙后代的生存繁衍出发,经过10年、20年、50年的持续奋斗,彻底改变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面貌,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评点: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把重庆的环境保护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在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上狠下功夫”。 02 环保条例 有法可依 1998年5月29日,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这是重庆直辖后的第一部环保法规。目前,该条例再次进行修订,从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油烟和噪声污染、重大污染事故处罚等方面,进行重大修改和细化,强调了可操作性。修改条例已提交市人大三审,近期即将出台。 评点: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有人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治理污染。修改后的条例将要解决这些问题。 03 年年发公报 百姓都知道 我家门口的噪声有多大?空气质量好不好?以前这些可能是秘密的信息,现在老百姓都知道了。1999年6月5日,我市第一次以《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的形式,向市民发布上一年度全市的环境状况。至今9年来,公报每年都发布,而且内容越来越全面,越来越详细。除了公报之外,还有公众环境显示屏、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每天都在发布环境信息。 评点:知之深则爱之切。老百姓对环保信息知道得越多,关心也越多,要求也越高。 04 “蓝天目标”落空 “蓝天行动”成功 2004年“蓝天目标”落空,市政府要求全年达到的蓝天目标数没有完成,令许多人士扼腕叹息。但是,一年的落空是暂时的,我们和空气污染的持久战——“蓝天行动”最终将取得胜利,取得成功。 早在2000年,我市就在全国率先启动“清洁能源工程”;2002年,我市启动“五管齐下”净空工程,淘汰黑烟客运车1900多辆,推广CNG车4万辆,搬迁污染企业60家;2005年,我市正式启动“蓝天行动”,提前41天完成全年“蓝天目标”。直辖10年来,主城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下降了49.5%,去年主城的“蓝天“数达到了287天,比2000年增加了100天,雾天从10年前的每年120天降至50天左右。 评点:除了“蓝天行动”,市政府还实施了“碧水行动”、“绿地行动”和“宁静行动”,这四大行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改善了我市的环境质量。 05 库区一湾“碧水” 洒下诸多汗水 最近有报道说,美国和欧洲一些客人想到库区乘坐豪华游轮参观,可现在这生意特别火爆,他们排队都排到了明年。外国客人到库区来看什么呢,一是看山,二是看水。库区一湾碧水,宽广的水面碧波荡漾,清澈透明,水质良好。 为了这一湾碧水,我们洒下了诸多汗水。全市修建了50座污水厂,库底清理了近500万吨固体废物,打捞了数千万吨漂浮物。 评点:付出总有回报。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重庆检查时,对我市的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06 “12369” 生活好朋友 碰到了抢劫杀人等案件找警察,碰到了生活中的烦心事找“12369”。从2002年至今5年来,“12369”受理投诉11万多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工地太闹、油烟扰民等事,几乎家家都能碰到。12369接到这些投诉之后,都会马上行动。 评点:正是因为对市民环保投诉的重视,对每一件投诉的认真处理,12369获得了不断前行的力量,成为了全国同行的标杆和榜样。 07 “民丰农化” 激起千层浪 前几年,“民丰农化”时不时有黄色废水排进嘉陵江,废水中可能含有致癌物六价铬。2003年8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十大排污案件,民丰农化名列榜首。后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对此进行报道。 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市政府最终决定该厂兴建污水处理厂和挡水墙,搬迁该集团,彻底治理被含铬废渣污染的土壤。 评点:有人算了一笔账,民丰农化赚来的钱,还不够治理它造成的污染。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这是一笔亏本生意。 08 天原化工总厂 惊天大爆炸 2004年4月15日,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3人受伤,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近15万人被疏散。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曾动用了坦克等武器。 这次事故暴露了主城工业布局不合理,存在重大隐患,引起各方面对环境安全的重视。此后,市政府进一步加快了主城污染企业的搬迁步伐,100多家企业分三批进行了关闭和搬迁,目前已有60家污染企业搬出了主城区。 评点:灾难产生了正效应,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改善了环境质量,环境安全和环境应急也得到加强。 09 绿色GDP 试点 2005年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河北、重庆等地联合开展绿色GDP试点。绿色GDP,就是在传统的GDP基础之上,计算污染造成的损失,并扣除这些损失。这项工作进行得非常艰苦,去年底,有的省市为此产生争议,差点要“停摆”。但我市的试点正常进行,去年底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继北京市之后,第二个在全国通过验收的试点省市。 评点:坚决挤干传统GDP的“水分“。 10 两家环保 模范城区 2004年,渝北区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2006年,北碚区成为我市第二个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 这两个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市环保的“领头羊”,空气质量也一直处于全市领先。 评点:除了生态环境之外,这两个区的经济实力也不错,可见环保和经济,不是一对矛盾。 11 大足县成为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5年10月,大足县被国家命名为生态示范区,这是我市首个生态示范区。此外,大足还获得了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全国旅游优秀城市、全国城市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等荣誉。 评点:希望大足的生态和石刻一样,成为重庆的骄傲。 12 秀山锰污染 惊动总书记 重庆秀山、湖南花垣、贵州松桃素有“锰三角”之称,以前污染非常严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5年8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分别就《“锰三角”的剧毒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一文作出批示:“环保总局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治理方案,协调三省市联合行动,共同治理”,我市随后加大监管力度,使秀山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评点:锰三角,“锰”发财,不能发财不要命。 13 市委、市政府 联合出台“环保”决定 2006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环保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进行创新,解决环保工作的具体问题。 评点:这是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14 保护南山 全民呐喊 这几年,本报等媒体对南山、歌乐山、缙云山等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进行了多次报道,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去年7月发出通知,在这些山上划出1600多平方公里建设管制区,暂停规划、暂停审批、暂停开发建设活动,清理并叫停违规建设项目上百个。今年3月,市政府出台《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对其进行长效管理。 评点:保护“肺叶”,是全体市民不断呐喊的结果,是政府重视民意的结果。 15 党政“一把手” 年年考环保 2000年初,我市率先在全国实施党政一把手环保考核。至今7年来,每年都要“考”一次。去年市委常委会修订了考核办法,引入“民意调查”和环境质量改善难度系数等环节,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些区县的父母官,由于考核成绩不理想,被全市通报,甚至影响到头上的乌纱帽。 评点:只要“逗硬”抓下去,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好办法。 16 长寿湖 告别肥水养鱼 长寿湖是我国西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增加鱼产量,长寿湖引进了网箱养鱼,并在湖水中投放鸡粪、肥料等肥水养鱼,水质迅速恶化,长寿湖鱼也因污染失去市场。2000年起,长寿区抽调环保、公安、交通、工商有关人员组建联合执法队,严厉打击肥水养鱼。2002年,市政府出台78号文件,开始拆除长寿湖的网箱和网栏,并在2005年5月全部拆完。经过慢慢疗伤,目前长寿湖水质已回复到三类,吸引了大量水鸟,也吸引了许多市民观光旅游,长寿湖鱼也重新赢回了市场。 评点:因为污染,西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和有名的长寿湖鱼差点成为历史。 首席记者 刘邦云/文 记者 杨帆/摄 重庆评选直辖十年十大环保事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