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视广角:南京“慰安妇”雷桂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20:41 东方卫视《东视广角》
南京“慰安妇”雷桂英 【导语】 最近,全国的各大媒体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了江苏省如皋市一名91岁的老人身上,这名老人名叫周粉英。五一前夕,她通过家人向社会公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她已经隐瞒了69年。老人表示,这69年里,她没有一天不是在屈辱和痛苦中度过,那么,究竟会是怎样的秘密?而老人又为何在这个时候突然公开自己的秘密呢?请看广角记者冷炜的报道。 【正文】 [小镇实况 出字幕:江苏如皋白蒲镇] 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如皋市白蒲镇,素有"华夏长寿第一镇"的美称,镇上80岁以上老人,有4千多名。这些老人感受了世间沧桑,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今年91岁高龄的周粉英老人,和镇上的其他老人有些不一样。因为在她心中,始终有种难以抹去的仇恨。为了一段无法释怀的经历,老人哭瞎了双眼。 (周粉英老人 91岁16:22恨,就是希望他们回去,怎么不恨啊17:03(声音)眼睛都哭瞎掉了) 老人的恨从何而来?几十年前她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她如此痛苦?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我们不得不掀开历史的长卷,重新去审视,那段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记忆。 [特效:音乐贯穿] [资料镜头+字幕(配音):"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据统计,到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为止,中国至少有20万妇女被迫充当"慰安妇"。慰安妇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迫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自1992年起,中国数名幸存的"慰安妇"曾数次赴日血泪控诉,但最后均以败诉告终。而据有关专家的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尚在人世的"慰安妇",已不足百人(原先得到的数字是149人),同时,出于种种原因,幸存者们几乎都保持沉默的态度,因此关于"慰安妇"的取证工作,显得举步为艰"。] [黑转](打资料) 2006年4月,78岁的南京老人雷桂英,现身揭发了当年日军逼迫她充当慰安妇的罪行。 (雷桂英 原南京慰安妇 这时候我14岁,开始害我了,害我,扭我,掐我。手上被弄过,用刀对我手腿上戳,戳了好几刀,我给戳得疼都不晓得,床上淌的血) 据专家考证,雷桂英老人,是南京唯一一个公开被迫成为"慰安妇"身份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公开自己身份的受害者之一。她的挺身而出,对证明日军当年的侵略罪行,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会长 秦杰:日本安倍当首相后,马上发表了一个言论,他说强制做慰安妇这个事情没有证据,她(雷桂英)老人就是南京唯一一个活生生的证人。) 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2007年4月25日,身心曾经受到极大伤害的雷桂英老人,因病抢救无效,含恨离世。 [特效:音乐+病房画面,心脏显示器变直线(慢动作)] 雷桂英老人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如皋市白蒲镇的周粉英老人家中,勾起了老人一段伤心的回忆。几天前,她通过家人向社会说出了一个埋藏在她心底几十年的秘密。 -----------------------------过场--------------------------------------------- 据老人说,1938年春天,日军侵占了如皋白蒲,开始四处捉拿良家妇女。从小做童养媳的周粉英当年22岁,她和小姑两人听到日军暴行的风声后,便迅速躲了起来,但最后还是没能逃过日军的魔爪。 (周粉英老人02:15:25听见来捉花姑娘了,就躲在磨盘下面,可结果还是被他们从磨盘下面拖出来了)(此处可考虑贴磨盘特效) (邻居 严锦春 82岁43:54那时我在学校里,12岁,跑到那玩,看到抓人的人来了,有些妇女都溜掉了,她(周粉英)没能跑得掉)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22:12绑着姑嫂两人,一边一个,推到白蒲镇上桥的时候,日本人看到了就喊漂亮) 周粉英姑嫂两人,被关在位于白蒲镇上的日本军营里,一同被抓去的还有其它村的许多姑娘,她们都一起被囚禁在简易的木屋里,最终,被迫成为了"慰安妇"。(此处有电影资料画面) (周15:59我去的时候已经抓了有头二十个了) 周粉英老人说,当时军营里大概有五十多个日本官兵,每天她们都要遭受这些日军的奸淫蹂躏,一旦有姐妹不愿意,就会遭到日军的毒打,每天晚上,听着同伴的哭泣声,她都难以入睡。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22:50抓进去以后,每天要受到至少是两个,最多是五次日军的奸污,不同意的话,就遭到毒打23:19 24小时有人值班,哪怕要上厕所都有人看着,当时去的时候,里面的姑娘有二十来个,最多的时候有五十个) 日军把抓来的妇女们都排了号,周粉英老人由于长相秀丽,被编为一号,因此她也成为被日军迫害次数最多的一个。幸好,两个月后,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的家人花了一大笔钱,将周粉英从日本军营里救了出来。可是,遭受蹂躏的周粉英,却再也无从噩梦中恢复过来。 [快转特效] (11号带 记者 02:16:12这里是如皋市白蒲镇史家巷一号,当年日军在镇上四处抢来的数十名妇女就曾经被关押在这里,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周粉英老人,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建筑早已是物是人非,但是它却见证了那些妇女在这里曾经无法承受的屈辱和苦痛) (史家巷居民 徐家珍 87岁54:52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用行走的镜头]54:03那户人家原来是旅社) (史家巷居民 彭飞 80岁01:00:17几十个[都被关在里面?]不是关在里面,而是被日本人强奸,作慰安妇) 不少当地老人,都向记者讲述了史家巷一号,这个当年被称作慰安所的一些情况。透过班驳的砖墙,我们依稀还能辨别出些许痕迹。只是当年关押妇女们的房屋,在经过多次改造之后,如今只剩下了小小的一间,并且已经被当地居民租来用作货仓。像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的慰安所遗迹中并不少见。 [音乐+标版 ] "2000年4月,河北邯郸市为扩建市政工程,将当年日军残杀本地128名百姓的遗址彻底摧毁" "2003年,南京亚洲最大的慰安所旧址遭遇拆迁风波" “2005年广州的五大慰安所遗址是否列入文物保护惹争议” “据调查,全国一万多处慰安所遗址,绝大多数已遭拆迁或者被人为破坏” 【编后语】 国仇家恨 九旬老人挺身而出 (周的儿子 37:16这是种仇恨,日本不承认(慰安妇)事实,这里不是有个事实吗?他不得不承认) 铁证如山 保护历史刻不容缓 (专家13:01要保全这些历史的证据,这不仅是对我们民族,对世界文明史,对日本社会和政府来正确认识这段历史,也非常重要) 〈见证〉,〈东视广角〉正在播出 【正文】 那段屈辱的经历,不仅给周粉英老人的精神和肉体,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且,也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因为周粉英的遭遇,她第一任丈夫倪金成,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1941年4月,倪金成毅然离开了心爱的妻子,加入了新四军"老一团"。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28:18他认为他当兵以后,不管怎样,杀一个日军,就赚了本,怀着仇恨,他去当了兵) 1941年7月,在泰兴县古溪的一场战斗中,倪金成英勇杀敌,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音乐+子弹音效] (周粉英的邻居 严锦春老人 82岁48:45和他(倪)一起当兵的人回来说,(倪金成)冲进敌人的碉堡,用刺刀刺) 全国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州行署批准倪金成为革命烈士。在第一任丈夫去世之后,周粉英改嫁给了比自己大许多岁的第二任丈夫,并且生下了儿子姜伟勋。由于种种原因,周粉英老人一直将自己屈辱的经历深藏在心底,直到丈夫去世时,才告诉了家人。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18:43 大概在三十几年前,18:48我母亲第二任丈夫快病逝了,她说,现在再不告诉你们(不行了) 母亲说出的秘密,让全家人为之震惊,但大家还是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19:44自己的母亲,不接受也得接受,她被日本军人抢过去的,我是她儿子,我不可能恨我娘啊,我只好恨日本军人) 由于曾经遭受过那么严重的摧残,周粉英老人每每想到以前的事情,总会老泪纵横,到最后,渐渐双目失明了。这给老人带来许多不便,像额头上的创可贴,就是老人前两天摔破了头而贴上的。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33:12每次讲,眼泪都下来,可以说,她受到了打击,使得眼睛视力逐步下降,到目前两眼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姜伟勋告诉记者,他们原本也想和母亲一样,将这段历史永远埋藏在心底,好让母亲安度晚年。但是,这种耻辱却始终无法忘却。这些年来,日本一些政府官员对"慰安妇"问题所采取的模糊态度,甚至在公开场合否认历史的一些行为,让他们感到寒心和愤怒。而就在今年4月,南京唯一公开当年经历的"慰安妇"雷桂英老人突然离世后,他们觉得自己更有义务,挺身而出,还原那段逐渐被人淡忘的历史。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37:16这是种仇恨,日本不承认(慰安妇)事实,这里不是有个事实吗?他不得不承认,)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07:04 我在十几年的调查当中,碰到过很多受害者,她不愿意讲述她的故事,//07:27像周粉英老人这样能够公开站出来,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但是,周粉英老人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慰安妇",还必须得经过专家认定才能确认。5月10号,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孙宅巍专程赶到白蒲镇,对老人的这段经历,进行了调查。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孙宅巍02:31:02一个妇女遭受到迫害,要把她定性为慰安妇的话,大概至少要有这么几个条件,31:11第一最主要是对她施暴的对象,主要是日本军人,这是最主要的,第二她受害的地点,相对固定31:33第三要有相对固定的时间) 通过对老人回忆的了解,以及对镇上"慰安所"原址的走访,目前,专家基本上认定了周粉英老人的"慰安妇"经历。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孙宅巍32:25我个人初步判断,这里应当属于日本军队没有挂牌的,实质上是慰安所的这么一个单位,因此我认为周粉英老人是一个有着遭受日本军队性迫害的慰安妇经历的受害者) (周粉英的儿子 姜伟勋37:28日本人不得不承认,这是实事求是的东西,有人证、物证,有地点,他不能不承认)(两人的镜头)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出于种种原因,许多当年受到迫害的妇女们都采取沉默的态度,而随着许多人年事已高,并相继过世,"慰安妇"的取证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在当地,不少村民就告诉记者,其实当年跟周粉英老人一起受到迫害的老人还有部分健在,但她们都拒绝谈论过去。 (如皋白蒲镇居民 彭飞80岁59:33街上有好几个,现在还有两个呢吧59:52当时抓得来做花姑娘的) (如皋白蒲镇居民02:43可能不愿意露面[为什么不露面呢?]她年纪大了,何必出这洋相呢?) 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也找到了好几位幸存者,但她们大多迫于社会和家人的压力,对曾经的遭遇守口如瓶;而更多的老人生活窘迫,穷困潦倒,为了生计,她们更加不敢让那段历史浮出水面。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日本部分官员对"慰安妇"问题所采取的回避态度,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活"证人能够站出来。因此,如何保护和善待幸存者,鼓励她们出来揭露事实,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12:23第一要善待这些受害者,尤其是像周粉英这样的老人,她本身已经是90周岁了,是我们祖母一辈的,我们怎么来改善她们的生活13:01第二个还是要全面的进行调查,要保全这些历史的证据,这不仅是对我们民族,对世界文明史,对日本社会和政府来正确认识这段历史,也非常重要) 苏教授同时指出,上海曾是慰安妇非常多的一个城市,世界上第一个慰安所也建立在上海,而根据目前的最新统计,上海已查证的慰安所遗址已有150余座,因此,呼吁上海市民正确对待历史,特别是让青少年了解历史,尤其重要。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15:23上海也有很多受害者,这其中包括我们知道的,也包括我们不知道的,那么如果我们一些市民知道的话,应该怎么来善待他们,为这些老人服务,解除他们精神上、生活上的一些困惑和忧愁,这些都是我们迫在眉睫应该做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孙宅巍32:46把这些日本军队的暴行揭示出来,对于我们教育今天的青少年一代,让他们懂得,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来宏扬这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同时,有这么多的慰安妇亲身站出来,来揭露日本军队暴行,我想这对于反击日本右翼的翻案活动,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编后语】 历史不容撰改,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得到更多的宽容和谅解。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那些被迫成为慰安妇的受害者的相继离去,我们的搜集工作将越来越难。今年的7月份,上海将成立中国第一座慰安妇资料馆,公开慰安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伤害的证据,以此呼吁民众共同关注慰安妇历史。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关爱那些曾经受伤害的老人,都能记录下那段屈辱的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悲剧才不会再次重演。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