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我国培养四五代冶金科技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10:09 《人物》杂志

  魏寿昆一生为我国培养了四五代冶金科技人才。这些学生中,有出类拔萃的两院院士,有著名的科学家和教授,有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有声名显赫的企业家,也有许多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地工作在讲台、工厂和矿山的普通劳动者。

  1936年7月,基于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的信念,魏寿昆回国,到当时的北洋工学院任教。魏寿昆所在的矿冶系条件简陋,没有教材,他便自编讲义。由于师资严重匮乏,他一人承担着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多门课程,甚至五门课程同时进行,繁重的教学任务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魏寿昆认为,讲课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他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上讲台时的尴尬情形。不敢看学生,只顾自己将自己的课讲完,板书也在紧张中不停地用板擦修改。终于下课了,回到家的魏寿昆对自己第一次讲课特别不满意,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从眼神开始,然后是抬头的频次控制,一直到假想跟学生的互动。几天后第二次登上讲台情况就好了很多。第三次便可以放开轻松讲课了,并不时地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和互动。学生的眼神疑惑时,他会反复地讲解。由于这些课程很晦涩,学生有时候一时难以把握,魏寿昆便旁征博引其他门类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他能做到这一点,与他博览群书、灵活运用有相当大的关系。他这样做也帮助学生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他在寄语年轻教师的时候,也常常提到,一定要多读一些紧跟时代潮流的书,将那些难懂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北洋大学的校志里有这样的记载:“矿冶系魏寿昆主任,他的课堂教学,条理之清晰,逻辑之严密,论证之科学,分析之透彻,深为师生折服与钦佩。”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教授作风成为魏寿昆执教生涯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曾经担任冶金部领导、总工程师的殷瑞钰,是北京钢铁学院学生,一直成绩优异,给老师们的印象也是勤奋聪慧。在一次考试的口试环节,殷瑞钰依然表现突出,对答如流,但到临近口试结束魏寿昆突然问了一个关于日常生产环节方面的小问题,结果完美的口试却因这个小问题答错而留下了遗憾,魏寿昆也毫不留情地扣掉了他的口试分数,并没有因为殷瑞钰一直是优秀的学生而放宽要求。殷瑞钰从那以后科研非常认真,不再遗漏点滴细节。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来,殷瑞钰仍然觉得当时完美口试中的缺憾使他终生受益。

  数十年来魏寿昆坚持阅读国内外十几种重要学术刊物和各种专著,做卡片,记笔记。80多岁时,还常常不辞辛劳地去

图书馆查阅文献。因此他的课内容丰富充实,不仅充分阐明他独到的论点,同时荟萃了国内外生产和研究中的最新成就。

  作为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魏寿昆备受国内外业界推崇。1990年,魏寿昆被邀请前往日本主持第六届国际钢铁会议时,邀请电文赫然写到:“您是中国人民的宝贝,您是我们日本人民的宝贝……”

  在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今天,魏寿昆多次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些冶金部、教育部、北京市领导也亲自登门拜望魏寿昆老先生。2006年9月6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和来自教育界、科技界的160余人欢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庆贺魏老百岁华诞。

  长寿秘诀

  问到魏老保持长寿的秘诀时,他轻松地笑了起来。他说,每天充足的睡眠很重要,还有就是每天吃几片萝卜。然而就在这时,他的笑容忽然变得凝重起来:“我长寿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夫人杨英梅女士。”魏老告诉我们,不管在艰苦的岁月中还是在幸福年代,夫人包揽了儿女教育、打理家事、照顾丈夫等等家里所有的事务,让他专心投入科研、教育工作。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馨和美的家庭生活给了魏寿昆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感觉轻松。尽管杨英梅女士已经过世很久了,但他们从恋爱到结婚生子的点点滴滴,魏寿昆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来。

  已经百岁高龄的魏寿昆不忘嘱咐自己的学生和后辈:第一条,要热爱祖国。国家不强,人家就看不起,所以这一点是主要的。我们要爱国,就要努力建设国家。第二点,要学习。现在学科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多,加强学习,还要苦学,所以这个要学周总理,活到老学到老。第三条,为人要正派,这是最重要的。做人不要投机取巧。搞科学的应该有一个道德准则,不能造假、不能浮夸,不要说我就国际第一流。第四条不怕失败。搞研究工作,有时候劳而无功,那没办法。人没有一个坚强的意志,没有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精神,你恐怕成不了功。第五条是机遇问题。人要有点志气,立个目标,这目标有可能实现不了,但要做准备,思想准备,知识准备都少不了。如果其他的原因制约目标的实现,也没关系,学点东西又有什么坏处呢?

  魏寿昆 1907年6月16日生于天津。是冶金学以及冶金物理化学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副院长。北京市政协一至四届委员,五至七届常务委员。曾任九三学社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著有专著5部,论文160余篇,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种奖项。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