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需要什么样的风险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14:43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郭光东

  上周五,沪综指成功站上4000点关口。正当股民喜上眉梢之时,不料却遭证监会当头棒喝。5月11日晚,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告诫投资者“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警示股民“理解并始终牢记‘买者自负’的原则”,不要“抵押房产炒股、拿养老钱炒股”。

  对于证监会的好心教导,不少人认为很有必要,且非常及时,证监会自己也强调投资者教育是其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细究通知发布的时机、形式以及证监会的职能定位,又会发现所谓的投资者教育大为不当。

  显然,当前的股市局部过热绝非一日之功,既然证监会把投资者教育作为自己的经常性工作,那为什么不在今年3月份垃圾股满天飞、股民投资风险最大之时“教育”,偏偏要到股指攀上4000点整数位时才出手?而且,此次“教育”声势浩大。证监会官方网站5月11日晚发布通知后,各大门户网站均以头条位置登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也及时播发。作为中国股市的最高管理者,证监会本来就有牵一发而动股市全身的功力,如此拉开架势“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股民焉能不惊起一身冷汗?对政策面不希望股市涨得过快过猛的意图,股民焉能不心领神会?

  于是,整个周末股民都在惊恐中度过,随后的3个交易日股市剧烈震荡,4000点关口也应声失守,股民纷纷惊恐出逃。可以说,该通知打压股市的目的已顺利达成,市场活跃度明显降低;此次多有损失的新老股民也在证监会的直接教育下,上了一堂惊心动魄的风险课。

  心有余悸的老股民自然会联想到上一次的风险教育。1996年,正是一篇《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在郑重提示股民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让股市连续3日跌停,大多股民血本无归,牛市从此转熊。当下证监会推出的教育,可说是继1996年之后管理层开展的第二次大规模投资者教育。当然,此次教育显然已接受前次教训,手法更为巧妙,影响也更为温和,但是,两次教育共有的特征无疑都是以直接的行政手段干预股市。

  风险教育当然有必要,问题是谁来教育更合适。大众媒体刊登警示文章,专家独立发表泡沫估测,等等,都是广大股民乐见的。而敢入股市者,谁人不知有风险?即便有人“抵押房产炒股、拿养老钱炒股”,那也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何况这还是极端的个案。更重要的是,新股民只有亲身参与股市,才能真切感受到投资的风险,这样的自我教育远比口号式的风险教育更为有效。相反,意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却每次都让投资者实实在在赔钱的行政化风险教育,是不是成本太过高昂了?

  尤其需要明确的是,行政机关行使公权力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得行”。而遍查

证券法律,没有一个法条规定证监会有教育股民的职能。证监会如此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是不是会有越权行政的嫌疑呢?

  当然,证监会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机构,其呼吁投资者保持理性、希望加强投资者教育的好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证监会这样的“教育”必须做在平时,做在一点一滴,断不可在特殊节点开展声势浩大的“教育”,以免让股民误解为行政干预股市。

  这样看来,证监会完全不用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本不用做的投资者教育上,更无需为股市指数负责。真正要下大力气做的,是不负亿万股民之托,依法行使监管职能,把中国股市真正打造成一个干净的市场,让股民有信心经营长期的价值投资。只要证监会依法恪尽职守,尊重市场本身的规律,洗刷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恶名,那么,说句不该说的话,即便股市有一天真的崩盘了,股民也不会对证监会有一句怨言。

  当前的牛市行情来之不易,其中,证监会在成功推行

股权分置改革、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上功不可没。而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风险或许恰恰来自无法预测的行政干预,股民们绝不希望本轮牛市行情会“成也证监会,败也证监会”。

  (责任编辑:陈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