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人口下降之谜 用什么来拯救艺术之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17:32 新周刊

  文/陈艳涛 图/

  导语:10年间,鼓浪屿的人口以不可控制的速度在逐年减少。这是所有历史名地都可能遭遇的困境,是被赋予简单 功能的风景旅游区的衰落,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枯萎。

  2006年年底,一场台风袭击了鼓浪屿,一栋老房子在风雨中轰然倒塌,一人死亡。媒体报道之后,人们开始把目 光投向了鼓浪屿岛上那些摇摇欲坠的老房子。

  鼓浪屿1949年以前建成的外国领事馆、华侨、官僚、私家庄园等建筑共有60万平方米,约1200幢,由于长 期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很多老建筑年久失修,几成危房,如果只考虑使用功能,这些有过辉煌历史的老建筑,几乎成了负资 产。

  鼓浪屿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其人口结构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出了老年型社会,是个超老年型的小岛。站 在鼓浪屿岛的最高点日光岩上往下看,很多老房子都有风雨飘摇的残破之相,为这个著名的小岛平添了几分衰败之气。穿梭在 岛上的小巷之中,看着那些荒草丛生,或是堆放着各种杂物的老房子、老院子,会让人感慨光阴的力量。这里,在它的鼎盛时 期,曾是中国顶级的

豪宅区。

  人口减法

  在一群晒太阳的老人中,75岁的傅先生说自己是里面的年轻人。他们中最大的90多岁了。在雨后的夕阳里,他们 彼此用当地话拉着家常。“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傅先生感慨地说,他的5个子女都在厦门市区或是外地,留在岛上的,只有 他和老伴两个人。其他老人也大多如此。对于岛上的原住民来说,这里,是一片夕阳红。

  “晚上7点以后,走在鼓浪屿的小巷里会有点害怕。太安静了,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现年57岁的董先生是土生 土长的鼓浪屿人,在他的记忆里,他父亲那一辈(解放前),鼓浪屿的人口甚至能达到10万人,到他小时候,(五六十年代 )小小的鼓浪屿岛也容纳了3-5万人。但如今,这里的常住人口不到16000人。10年之间,鼓浪屿的人口以不可控制 的速度在逐年减少:从前的6所小学,如今只剩下一所;原本有三家医院,如今只有一个卫生所。原先的四个居委会如今合并 成了两个——老人们淡然看着岛上的一切变化。“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轻人都去市区了。”

  在人们的记忆中,鼓浪屿曾经是个热闹的地方。有工厂,有各国风情的洋房,熙熙攘攘的游客,常住人口通常保持在 两三万人以上。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记得,当年他为厦门市政府所作的整体规划里,曾提出鼓浪屿要做减法。“那时候鼓 浪屿岛上的单位特别多,工厂、学校,各种行政单位,五脏俱全。当时鼓浪屿的人口是两三万人吧,我们的规划是想减到一万 到一万五。现在已经达到目标了,但现在有更多的人在不断地往外搬。”

  时隔几年回头看,赵燕菁认为当年的这个“疏解岛内人口与工业”的方针虽然符合当时的发展需要,但却过于粗糙, 有失片面。“我现在认为,我们做完了人口减法以后,破坏了岛内的平衡。”

  搬离鼓浪屿岛的,先是岛上的返城知青,然后是房改后房子分在厦门的一拨“公家人”;拆迁工厂时随之走了一大批 人;此后,鼓浪屿的政府撤销,变成了一个管委会,人大、政协这一整套班子全没了,又走了一帮人。原住民的不断向外搬迁 ,又造成一系列随之而来的结果:学校生源不足,医院的萎缩,艺术学校搬走,整个公共服务的水平急遽下降。担任厦门市规 划局局长之后,赵燕菁一直在呼吁不能再对鼓浪屿的人口做减法了。“随着我们不断地做减法,把各种单位和设施都搬出来, 这种趋势到了一个点会不可逆转地发生恶化,因为这把它原来整个一个社区的生态破坏掉了。”

  事态已经开始朝着他们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而去:几年间,不断有年轻人向厦门市区搬迁,鼓浪屿人口减少,已形成 了一种加速度,在到达一个点之后,不可遏止地发生了逆转,停不下来了。

  鼓浪屿应该留下什么人?

  鼓浪屿居民要乘轮渡去市区,会习惯说:我去厦门。在他们心目中,厦门是指市区中山路、思明西路、轮渡、开元路 附近一带最早的厦门城区。但对于鼓浪屿的年轻一代人来说,没有了工厂和就业岗位,学校、医院、娱乐设施都越来越少的鼓 浪屿,与他们渐行渐远,而厦门市区,却和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近。2006年,厦门市政府要为市民建廉租房,当地一份报纸 提供的一份数据是:鼓浪屿岛上竟然有700户居民提出了申请。

  实际上,厦门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发展鼓浪屿的努力——从2000年至今,政府在鼓浪屿直接投入的资金累计超过 了8亿元。如果觉得这个数字空泛,工作人员会详细告诉你这些钱都用在了哪里:比如,7个亿用于搬迁原有的3个工厂,4 000万用于环岛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3000万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1000万用于地下管网的改造和路面翻新, 同时每年都需要1000万用于市政、道路、绿化的正常维护和照明、卫生等基础服务工作。

  政府所作的上述努力结果却并不如意:新修的滨海路和公共绿地,并没有吸引来高端的观光客,也没有留住高素质的 本地人。与此同时,在政府像补贴贫困山区一般下大力气补贴鼓浪屿的同时,民间盛传的说法却是:政府不愿解决原有居民的 生活问题,只想把鼓浪屿作为旅游发展的摇钱树。种种误会和隔阂背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被人注意到的是,厦门市规划局和管委会有关人员描述鼓浪屿的发展时,总是把吸引“高端”游客,留住“高素质” 本地人挂在嘴边。“高端”和“高素质”是他们想打造的鼓浪屿环境与居民面貌的关键词。“鼓浪屿不是只能‘一日游’的观 光景点,历史赋予它无数丰富的细节和文化内涵,使它如同一件精致的古董,欣赏它,需要一定的品味、足够的耐心和充裕的 时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曾向厦门市规划局提交过一份关于鼓浪屿的规划研究和策划书,其中明确提出:“尽量弱化 鼓浪屿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弱化鼓浪屿与观光游的联系,要重新思考鼓浪屿的定位。”这份规划给出的鼓浪屿的定位是:基 于鼓浪屿岛的地理和历史特色,以及岛上福州大学美术学院的作用,将其定位为服务于全国的高档住区和特色度假社区、历史 街区与艺术之岛。

  “鼓浪屿是天生的贵族”。这份规划书如是给鼓浪屿定性:“在今后的建设和项目安排中全面瞄准国际上最顶级的别 墅区和度假区,使每个中国人都认为在鼓浪屿拥有住宅,能够定期在鼓浪屿度假才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这才是鼓浪屿价值的 真正回归。”

  事与愿违。种种迹象表明:鼓浪屿已经从人们记忆里的上流社会(汇聚了全国最多名人、最多有钱人、最具艺术气质 的小岛)演变成了社会经济问题复杂、老龄化严重的“贫民区”。10年间,随着鼓浪屿岛上人口的剧减,人口结构也发生了 很大改变。原住民中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收入群体逐渐搬离了鼓浪屿,而将老房子留给了低收入人群和流动人口。“这种变化让 人担忧。”厦门市规划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如今的鼓浪屿岛上,低保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7.7%,远远高于厦门市平 均水平的3.1%。”

  在一块镌刻着林巧稚语录的石碑前,几个游客大声地把林巧稚的名字念成了“林巧雅”。林巧稚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里 ,之前的违章建筑已经拆掉,几户出租户也搬走了,正要

装修恢复原貌;林语堂的新娘房还在,只是里面的人,已经是若干个 租住户,晾晒的衣服迎风招展,曾经作为花园的院子里污水横流。曾经,迎接游客的,是拥有100多个音乐世家的“音乐之 岛上的钢琴声;今天,上岛后的游客要遭遇的,却是拉客的导游和商贩。

  在鼓浪屿岛上的1万多人口中,有4000左右是外地人,其中以安徽和四川人为主。精明的安徽人把持着岛上的商 业,从导游、照相,到海鲜、干果、茶叶店,都是他们的天下。四川人则从事着搬运、建筑等体力工作。而本地人,则有自己 的一套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这里的人很爱面子,宁可去做收入不多但正规的工作,也不会去做导游,做生意、收破烂。” 一个鼓浪屿居民如是评价。

  “它的本质在不断地衰败”

  郑小瑛十年前在鼓浪屿创办了厦门爱乐乐团,这个乐团如今已是厦门的一张名片。郑小瑛设想鼓浪屿最好的发展前景 ,却无关音乐,而是营造成一个“爱之岛”,实施“爱”的一条龙服务。作为音乐家的她,认为在这里搞音乐根本不行。交通 不方便,观众太少;诗人舒婷抱怨如今住在鼓浪屿岛上生活很不方便,“现在西服都没法洗啊,整个岛上没人洗西服,你想, 总共才洗三四件西服,谁会去开洗衣店?”家里的玻璃坏了,只需要简单地镶一下,但老两口却要搬到厦门去,一路扛到轮渡 ,“哎呀,真是不方便。”

  “鼓浪屿的本质,是一个社区,但现在它的本质在不断地衰败。”赵燕菁认为鼓浪屿的问题不是政府不作为,而是有 其深层次的原因所致。比如大量老房子的产权极其复杂,产权不明晰,很多房子不再是私人财产,没有任何保护维修,所有人 都在恶性地使用。几百年都保护得好好的深宅大院,在三五十年里就衰败破落了。

  在赵燕菁看来,厦门市政府每年在鼓浪屿上有上千万上亿的投资,这个岛可以说是厦门享受政府投资最多的地方。“ 路更好了,绿化更多了,路灯啊、水啊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好了,它为什么衰落?因为它每一个细胞都在衰落,血管好有什么用 ?骨头好有什么用?每一个细胞都在烂掉。所以现在鼓浪屿的问题不是政府不花钱,而是在这种产权制度下面,它必然朝着这 个路径发展。 ”

  政府花了钱,外迁工厂、疏散人口、增加绿化。但一些业内人士却认为:长此以往,鼓浪屿有可能渐渐沦为普通的, 只适于“一日游”的风景区,和张家界、九寨沟等纯以自然生态景观取胜的风景名胜区划上等号。“长期以来,都很少有人认 识到鼓浪屿作为风景区的特殊性。它的魅力和特色不在于有多美的山水景色,而在于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特有的人文资源。 ”厦门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对此表示担忧。

  几十年来的演变发展,鼓浪屿早已从人们记忆里的上流社会变成了平民的天堂,它的平易近民如何能在一夕之间改变 ?改变之后又有多少人可以享受到这个艺术之岛?作为城市规划专家,赵燕菁给鼓浪屿所把的脉是悲观的。“鼓浪屿的整个衰 落是不可逆的一个过程。当你看一个微观细胞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我们的城市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从鼓浪屿这个小岛上,能够 折射出我们整个国家城市发展的集体问题。鼓浪屿的困境和北京老城区,和其他的历史名城一样,都在不可逆转地衰退,就是 因为产权界定和政府公共收费的途径。”

  一些城市专家将鼓浪屿定义为“典型的衰败型历史街区”,几十年累积起来的问题,根本不可能通过几个大工程来彻 底改变面貌。赵燕菁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名城所所开出的药方是:一、通过宣传型拍卖,逐步提升公众对鼓浪屿历史建筑的 价值认识。保证新业主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和维修。二、逐步实现以

房地产税或物业管理收费为主要财税来源。鼓浪屿今后 如果要作为高档别墅区和度假区,就要建立相应的地产税和物业税制度,而不是单纯由政府输血。”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评选中,鼓浪屿被选为“全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紧随其后的,是苏 州老城区、澳门历史城区、北京什刹海、青岛八大关。“这可以看出人们其实首先是把鼓浪屿当成特色社区,而不是观光景点 。大家更认同的,是鼓浪屿作为现代城市的社会生活内涵的认同。”赵燕菁一直主张,鼓浪屿只有作为有人居住和使用的特色 社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它的独特魅力才能长期得到保持。

  “古建筑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它”——英国保护规划手册以这样一句话开头。在城市专家们看来,拯救鼓浪屿 岛的方法,就是给那些老房子们找到合适的新主人,才能让岛上的历史风貌建筑重新焕发魅力和活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