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言人:我的许多说法被断章取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04:11 新京报
教育部发言人:我的许多说法被断章取义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接受本报专访称,信息公开条例对建服务型政府有“决定意义”

  开栏语

  4月24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它被称为“一道阳光”。

  人们期待:光线所及,施政更加透明、腐败更难藏身、公众更易知情。

  条例将于明年实施,在这段过渡期,公众需要充分揣摩这把保护自身权益的“利器”,政府则须建章立制、调整心态、调适行为。

  其实,推进民主与法治,需要调适的,远不止政府。增加“透明”与“公开”、允许报道与知情,也是人大政协、法院检察工作的“题中之意”。

  条例面世已近月,各方反响如何,行动多少?如何看待与媒体的关系?今日起,本报推出专版,专访中央多个部门新闻发言人以及相关负责人。

  带领中央级媒体采访团在天津完成工作后,王旭明在返京的大巴上接受了采访。

  谈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四年来发言人的工作,一场临时的“新闻发布会”,王旭明开了一个多小时。

  王旭明坚称,记者是发言人的朋友,但是他多次对这个“朋友”表示“遗憾”。

  四年来,王旭明的一些发言,被有的媒体冠以“怪论”,如“大学生养猪论”、“上学买衣论”等等。王旭明强烈申明,自己的话“何怪之有”,媒体过度概括断章取义,他只能抱憾。不过,他喜欢有挑战的问题,目前为止没有说过无可奉告。

  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他坦言“工作艰巨”,但“迈出这一步,具有决定意义”,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会有很大空间。他希望发言人的职责能提高。

  “信息公开”

  颁布条例迈出重要一步

  推进公开面临艰巨工作

  新京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的要求,你对教育部的信息发布工作有何评价?

  王旭明(以下简称“王”):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打造服务型政府所迈出的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新闻发布会。四年来,数量和内容不断增加。2003年是十几场,去年到了30多场。教育部网站从开始的几天甚至十几天都不更换信息,到现在第一时间更换政府信息。

  新京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你怎么理解“及时”、“准确”?

  王:就是应该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发布真实情况。我认为我发布的信息都是及时准确的。当然,在时效性上,在披露背景上、在介绍事件进展等方面,也有提高的空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还有很大空间要拓展。

  比如,有些政策在网站上发布了十天八天,但具体工作部门还不能及时做出准确的阐释。发生了突发事件,具体部门还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权威的答复。

  新京报:条例还规定,与个人、法人和社会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需要公开。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财政拨款使用状况以及学生生均成本,是不是与个人等利益密切相关?

  王:是。

  新京报:是不是需要公开?

  王:是。

  新京报:现在的公开程度怎么样?

  王:比如说高校生均成本的测算,据我了解,我们的职能部门正在广泛地征求不同学校、部门、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新京报:当前有些说法认为,作为新闻发言人,你为教育部添了堵,教育部为你挨骂。

  王:对我职业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

  我想说的是,我担任教育部发言人已经四年多了。

  据我了解,在国家部委中,发言人担任这么长时间的还不多。在这几年中,有压力也有鼓励。我给你讲个故事。在很多次新闻发布会后,教育部周济部长会从头至尾浏览发布会实录,指出什么地方我该怎么说,什么地方该改进,甚至语气应该加强或是减弱。

  新京报:你说部领导对你的工作给予肯定。发言人是否合格,是以教育部党组或部长的评价为准吗?

  王:是重要标准之一。

  新京报:为什么?

  王:新闻发言人不是演员,不是主持人。他要及时客观地传达他所代表的政府声音。因此,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对我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也有很多学生和老师支持我。在呼吁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助学政策时,我的话被歪曲成“媒体无知论”,一个靠国家资助成才的大学生给我发来信息,只有五个字,“王叔叔,挺住”,我很感动。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